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前提是需要提出好问题。
传统思维:已知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基于现状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由此看来,这样的思维方式可能是多数人日常的一种思维状态,我也是不例外的。这样的思维方式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传统的思维方式也能解决问题,只是有时候,甚至是大多数时候它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
设计思维:定义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案例
最近这两天,有个朋友的弟弟最近比较焦虑。
他呢,所在的地方是一个三线城市,由于当地的工作单位发展状况都不是太好,而他对目前所就职的公司也特别的不满,为此感到有些迷茫和不安。便找我诉说,因为与我专业一样,所以想到我所在的城市去试试。
我就觉得好奇,他是一个在自己城市出生、长大、上学、工作的人怎么会突然想要到外面去工作生活?并且,他之前给我的感觉是不能适应长期在外独立艰难工作生活的人。
追问下,其实原因只不过是大部分人都应该经历过的,就是职场的瓶颈。
回想起,刚步入社会,大家都只要有一份工作就很满足,到了一定程度便开始对公司的不满各种显现,接着不用说,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开始跳槽加薪。很多人,一年跳一次,甚至有的两次,做的不开心了跳槽,想涨工资了也跳槽,似乎跳槽成了每年初的狂欢,可这种狂欢大多都只是跟风或者盲目下没有以目标做导向的选择。
我的这位朋友,他表示道:“公司的老员工都走了,在这里也没有人带我(教他),工资也不准时发,天天呆办公室里也没太多事情锻炼不到,感觉很荒废,这段时间很难受。”
从话里我就听出来了问题,基于这样的现状下,促使他到外地去的只不过是,他感到他所处的当下有点无能的感觉,这种不安让他想出去走走,或者只是想换个环境逃避这种不安。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我也遇到过,并且在当时处境下的本人是并不知晓的。这就是思维方式的问题,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到的问题角度必然不一样。不料,几个问题下,我发现他根本没有看清他的本质问题,更确切的说,是不太愿意看清。因为在他提到的痛点中——没人带他(学习),我自认为给出了一些优秀的学习平台(起码与众多公司相比,平台会有更高的学习质量),他马上的反应是:想边做边学。这更让我觉得他想试图不通过努力改变现状的情况下,从另一个环境去换取转变的可能性。我想他这样说也没错,但给我感觉像是伸手党,我没说什么,接着他说想练手绘,我建议他可以徒手练练基本功,而后利用数位板与电脑结合表现,这是小趋势(在科技时代,某种设计职业中,徒手纸画的完美表现似乎只能是一项兴趣爱好了,当然工作构思也常用,只是以利用它做表现效果为导向的话,已经变的非常笨重的技能了),他断言道:我还是徒手画,数位板那是哗众取宠的东西。几个问题探讨下,我产生了没兴趣跟他深入继续聊,突然感觉话不投机。
可能写的有点跑偏,说这些其实也就想说明白,因他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对,而没有真正看清工作环境给他带来不安的本质问题,而基于这样,无论他到哪个环境,在一定时间段下还是会出现这种焦虑与不安。固然公司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不能成为你焦虑的大部分原因。
“换工作不解决任何成长方面的问题。也许换一份工作可以提高薪水,但是薪水不能解决对于职业的满意度,只能在短暂的时间消弭自己对于职业的不满意度。 ” --爱奇异HR部门经理沈鑫
设计思维
回到开篇的设计思维,先定义问题,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最后解决出好方案。
很多设计者一向的认知是: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这个观点没错,但其实换个角度更深刻的去看待时,设计,首先必须是发现对的问题。因为如果,你解决的问题是错的,那么解决的再好都是背道而驰。
对于上述案例来说,首先应该质问:我对于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是什么原因?应该多角度进行反思。
随之,探索各种各样的原因,内因和外因,最后确定一个最可能的问题。
有了好问题、对的问题,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儿了。
写在最后:
或许我们的迷茫不安都来自于对问题的错误理解,或者缺乏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写这篇文章同时也是在反思、警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