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学习生活

    我出生在鲁西南(山东省郓城县)一个相对偏远离县城有30公里的村庄,村庄靠近黄河,黄河对岸就是河南省范县。我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童年生活。那时农村小孩子上学没有学前班,一般到七八岁就直接读小学一年级了。我和当时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一样,在1971年春节过后,我长到8岁时就到邻村的小学去读小学一年级。因为那时我所在的村庄没有学校。我搬着自己的小板凳,背着书包和小伙伴们一块高高兴兴去邻村小学上学去了。

                                                    读小学一年级

    由于学校校舍紧张,我所在的一年级教室被安排在由生产队牛棚改造而成的简易房子里。房子窗户很小没有装玻璃,只在上面糊了一层塑料薄膜。教室里光线比较暗。教室正前方墙上挂着一块用木板钉成的简易黑板。我们的课桌也很简单,先用砖砌成墩子然后在上面放置一块宽半米长两米左右的木板。每块木板旁边要坐七八个人。坐的凳子是每个学生从自己家中带来的。

    教我们班的王恒学老师是一位刚毕业回乡的高中毕业生,年龄只有十七八岁。他一个人教我们一年级所有课程,有语文、算术、美术、体育和音乐等课程。记得一年级语文第一课的内容是“毛主席万岁”。我们跟老师大声朗读,并一笔一划的书写。算术是从认识数字开始。

     在学校里呆了两三周后感觉比在家里好玩多了。每当下了课,课间活动时间教室内外到处都是人非常热闹。女生踢毽子,男生边跑边玩耍。还不时传来同学的打闹喊叫声。我们除了学习语文、算术等文化课以外,还有音乐、美术、体育课。一般每周有两节音乐课,在音乐课上老师叫我们唱歌。那时所学的歌如《我爱北京天安门》、《小星星》等歌曲。都深深的印在脑海里,时间过去很多年,到现在还依然记得。我们一周还有两节体育课,在体育课上老师带领我们,在学校简易的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玩拍皮球两人一个皮球玩得可高兴了。还有美术课,主要是教我们简单地学画房子、小鸟等。很快我喜欢上了学校生活。往往是放学了还不舍得离开学校。星期天不到学校,总觉得心中像少了什么东西的。

    学校生活虽然是快乐的,但是有时还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记得有一次一个叫王允来的同学取笑我,我便用红缨枪打了他几下。过后害怕老师批评,藏在姐姐家中不敢出来。冬天下起了大雪,母亲说什么不让我去上学。我仍然坚持自己去学校。所以在整个一年级很少缺课。学习成绩也是比较好的。学期结束我被评上了三好学生。当我把三好学生的奖状拿到家里时,祖母、外婆乐的合不上嘴,逢人就讲我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二、 我被选为班级小兵小组长

1972年春节过后,我升入了小学二年级。根据上级要求,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加入了红小兵,班里成立了红小兵委员会。我被选为我们班级红小兵小组长。当时的情况是小学生加入红小兵组织成为红小兵。中学生加入红卫兵组织成为红卫兵。就像现在的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一样。同时要求加入红小兵和红卫兵组织非常讲究家庭成分,规定贫下中农的子女才能成为红小兵或红卫兵。家庭出身要好,地富反坏右的子女不能加入。

70年代初期的红小兵

      当了红小兵后,学校要求每位红小兵由自己的家长制作一支红缨枪。红缨枪是用木杆制成的,一端削成菱形的尖头,菱形下面有一沟槽,用来绑扎红缨。红缨是用红颜色染成红色的麻线或棉线制成的。我们在上学回来的路上,扛着红缨枪,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整齐的口号。有时还唱着歌,右胳膊上戴着印有“红小兵”字样的红袖章,非常威武。

     我当我们班红小兵小组长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一起,经常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等时间到村子里慰问烈军属或者孤寡老人,我们为他们抬水、打扫卫生。

     那时大队里经常开批判大会或贫下中农忆苦思甜大会,都要求我们停课来参加大会。在开会前或者开会中间以及会议结束后,要求我们这些红小兵高唱歌曲。每次开会都要根据开会的内容,选唱不同内容歌曲。比如开忆苦思甜大会,必须唱悲壮的歌曲。那时的大队组织的会议特别多。特别是忆苦思甜大会,不分白天黑夜,农闲农忙每隔几天就有一次。还要求我们这些红小兵参加,说是让我们这些红小兵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时为大会呐喊助威。

     每次开会就必须唱歌,所以要学很多歌,而我又是红小兵小组长,唱歌都是我领头唱,经常把嗓子喊哑了。那时唱的歌到现在还记得。唱的歌名叫《不忘阶级苦》。歌词内容还记得一部分。歌词的大意是“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贫下中农开大会,诉苦把冤申,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痕,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了我心头,止不住的辛酸泪挂胸”等等。这是当年忆苦思甜大会中流传最广、最能打动人心得一首歌曲。对于现在的中老年来说,可谓耳熟能详。

     整个1972年,我们的很多时间是在批判会和忆苦思甜大会中度过的。由于隔三差五的到校外参加活动,我们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

     1973年春节过后按常理我们班本来该升为三年级,不知何故一直延续到夏天过后,到了九月份才升入三年级。升入三年级后,到校外参加大批判会活动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三、学习白卷英雄张铁生,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1973年邓小平复出,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抓科技、教育,在他主持下,1973年4月3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视文化考查。大学招生由推荐改为考试加推荐的办法,并且根据考试成绩,参考其他,择优录取上大学。上级有关部门对学生学习也重视起来。曾记得那时有了学习竞赛,在学校学习较好的学生,推荐参加管区组织的学习竞赛。然后再到公社,参加公社范围的学习竞赛。我和其他几位同学到公社参加,全公社小学生学习竞赛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回到学校后,我们受到老师的表扬。

    1973年正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1973年6月30日,在理化考试时,他仅做了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张铁生诉说了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发泄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而躲到小屋里去复习功课,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满情绪。

     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编者按说:"张铁生的理化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8月20日,《人民日报》又转载了张铁生的信,又另加编者按语"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随后,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四人帮"一伙对张铁生交"白卷"的行为赞不绝口。1973年,张铁生顺利地被铁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录取。这就是后来被树为典型称为“白卷英雄”1973年由于出了个白卷英雄张铁生。刚刚恢复的教学秩序又被打乱了,学校又组织学生读有关白卷英雄张铁生事迹的报纸。

   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批发中共中央1974年1号文件,转发了由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全国开始了“批林批孔”运动。开始要规模较大的批林批孔运动。在1973年恢复的学校教育秩序又被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学校又开始了经常停课搞批林批孔活动。老师在课堂上读有关批林批孔的报纸,然后要求每一位同学写批判稿参加开批判会。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完后在学校举行,有时还要到校外参加公社举办的批判会。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

   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可笑,所谓的批判稿大都是老师指定从报纸上刊登的批林批孔的文章,让我们在稿纸上抄下来写上班级和自己的名字。贴在班级内的大批判专栏里。老师对字体写的比较好的批判稿,放在学校校园的大批判专栏里。

   学校根据上级要求,每周六下午召开全校师生批林批孔大会。在每个班级抽取2-3人到大会上做发言。由于当时所学的知识不多,在大会上发言,字念错或者读不出来是家常便饭。在举国上下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度过了1974年。

                     四、走出课堂,到生产实践中去勤工俭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进入1975年,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告一段落。学校里随之而来的是开展“走出课堂走向田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做新一代的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活动。根据活动要求我们每天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到农田里干农活。如赶上农忙季节(如夏季麦收、秋季收获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季节),我们要全部停课到生产队参加劳动。

       那时,我们在生产队里干各种各样的农活,我们到田间收麦子、拾棉花,还在水田里面栽过水稻、到田间拔草交给生产队里喂牛等等。还要扛着红缨枪站岗放哨。在这种情况下,课程自然是学不完。不过在当时,提倡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年代里,教材虽然学不完,但革命就把他革完了。要问效果如何,管他呢,白卷不是照样上大学吗!不过通过从事生产劳动,我们确实知道了不少农业生产知识。也学到了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1976年上半年,上级要求各个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经过学校申请,大队专门给我们学校划出了20亩地做为我们学校的试验田。供我们学校老师、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这样我们每天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由学校老师带领高年级学生参加劳动。在实验田里种上了玉米、大豆、高粱、小麦等农作物。

     为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学校师生决定不要别人一分钱,自己动手种植我们的实验田。学校领导发动老师和同学们积极筹集种田所学要的生产资料。如种田必须需要肥料,学校就要求每个学生在在上学来回的路上,带着拾粪的工具,一边走路一边拾粪。到学校后再集中放在一个地方,然后学校组织人员定期给庄稼施肥。为了筹备种子和农具,我们又搞起了其他副业,老师根据个人的特点,在我们班组建了编草席组、木工组等等。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们用劳动所得的钱买了种植实验田所需要的种子农具。然后我们又顶着严寒与酷暑,辛勤耕种我们的实验田。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实验田种的庄稼大丰收,利用卖掉粮食的钱,我们学校建设了篮球场,购买了篮球、排球等体育用品和学习用品。看到我们劳动有了回报,我们心里很高兴。

    在紧张的劳动和学习中,度过了小学五年级学习生活。等到1976年6月毕业时,我们班还剩下21名学生。最后经过大队贫管组(贫下中农管理学校领导小组)推荐,我和其他17名同学被推荐到离我们村只有二里多路的杨集联中去读初中。其中有3名同学,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没有被推荐。这时我的小学生活结束了。

    自1971年1月到1976年7月,历时5年半的时间度过了我的小学生活。期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运动。就这样在一次次运动中,我们结束了小学生活。

     小学生活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了,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一次一次的政治运动。学习上没有压力,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像现在的小学生压力特别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539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1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33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23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9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6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4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08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54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4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0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04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3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5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5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7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9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