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世界的精神文明:桃源深处有人家

      春风万里阶前绿,桃花深处有人家。说起桃源二字,脑海里就上扬着自在清幽,梦寐以求。而有这样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过上了别人向往的生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之所以提到陶哥,完全是因为桃源深处有人家这部手游作品与陶哥的故事牵扯很深。(从我的体验角度)

      如果说桃源记(手游)是“碰瓷”,穿着隐匿外衣的养成手游,那么桃源深处有人家则是真正的在用制作者理解的意识与陶哥进行思想碰撞。众所周知,大家都清楚陶哥对归隐生活的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心中的恬淡与自在。但是他曾为游宦,祖上也颇有些名士家庭的历史,就不会是简简单单普通人走的人生道路。几次任职之旅,有一些报国的志向,也有生活拮据的无奈,但是时间都不是很长,且任职过程中仍然留恋田园时光。

      制作者企图打造人人向往的生活,这在都市的生活中,打了走舒缓步调的主义。今天就从这款游戏看一看,游戏世界的精神文明。


      游戏的开端便是如梦如幻,两小儿回祖屋生活,萝萝山上有萝卜。一切都是常规休闲种田文的开端,也是正常养成经营游戏的套路,先种田,再拓荒,三是建房,四来买卖。唯一特别的地方,是一群良心大大好滴萝卜们,能种田来能磨磨。随着等级达到11级,幻境出现,我们追随萝卜来到树洞的另一个世界,并就此开始回顾陶哥的三段生涯:青年-幼年-老年。

      陶哥对归隐,对田园生活,对自然的爱是浓烈且明显的,但是游戏又赋予了更为神秘的幻想可能:自然之灵。


      玩家以第三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一起回顾见证三段年华的心态与状态,并且从侧面把陶哥的一些性格进行细腻表现。幼年时期的陶哥儿,遇从天而降的“我”,一同抓住隐秘山林的萝卜二弟,认狮虎,桃源结拜。虽然耳边有阿祖的教训,要读书学琴,仍然溜着空,钓鱼宴会。一如我们大多数的人一般,童年的这段时光,就算是一点快乐与美好,也会随着时间的记忆无限放大。

      所以到中年,老年,仍然回到这片故土,包括困在自己的执之中,都对在这里的美好怀念不已,不放弃寻找风铃(毕竟是狮虎钓上来的,二弟自己做的)。回到上文的观点,游戏把陶哥对田园自然的归隐生活之爱,幻化成了一段记忆,记忆中有神奇的萝卜二弟,这是自然之灵与他的羁绊。后世的我们似乎在解读他的文字里,很难去感受他朦胧的感情,但是具体化表现以后,很多情感就很容易共通了。


      想说的第二点,便是执。念是萝卜的食物,是萝卜的善良。执是陶哥给自己的困境,上文有简单提过他的一生,家境还算优渥的少年郎,怎么会种田呢,他自己本人也吐槽过,饮酒恣情吟诗间,隔壁老翁唤春播,到了时间都不知道种田的人,游戏里用手滑这种幽默化的手段去解释,确实手滑啊,毕竟不识种子。

      浪漫如果套上生活,多少就少了点意思。

      归隐的生活是“苦”的,这也是陶哥退隐后又多次再入仕途的一个原因。不会种田,看天吃饭,三段记忆中的田都是杂草丛生,老年更是茄子都没得一根,游戏里的描述,表现很真实,非常符合陶哥的生活状态。这执念也是如此,年轻时的志气在见了官场之后被消耗,纵使后来又抱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做了几次官,不久也都离了职。他虽然对这条路不适应,但内心许是矛盾的,归隐山林是可以,但是要吃饭,毕竟他还成名过,也不是没有才华,但......这或许就是他的执念,终是把自己困在其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