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是容易被环境影响的人吗?如果是你计划如何回到自己?
我认为自己是容易被环境影响的人,我应如何回到自己:首先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去感受被影响的那个点,是什么被影响?为什么会影响?我要怎么做?
觉察日记
1.主题是什么
儿子的校服裤子破了一个大洞
2.事件是什么
事情发生在昨天下午学校内,孩子的校服裤子破了一个大洞,孩子放学后先给我打了电话问几点到家,也没有说裤子的事,正好自己手上还有未处理的工作 ,就告知孩子19点左右回去,放下电话开始完成下午未完成的工作,边做手里的活,边想孩子放学的第一件事情是该先弹琴,然后再做作业,但我没有电话告知,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操心,本想的他会去琴行找老师,可我再次拨通电话的时候孩子说自己在家练呢,我就没有提醒他忘记练琴这件事情,正好我的工作也忙到收尾了,收拾准备下班。
3.即时反应是什么?
回到家孩子先是告知我今天的作业量不少,语文多少,数学多少,然后我就插了一句那英语呢,孩子嗯嗯啊啊啊啊啊没在接下去,然后和我说要我给他补裤子的洞,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上来就骂你怎么……怎么把裤子弄成这样,而是一回到家先去厨房准备晚饭,感觉自己当时的反应没有和校服裤子破个大洞毫不相干,这样的反应算是正向思维所做出的举动?
4.此刻的身体的感觉如何?
孩子不想说是为什么?我没有追问,由于昨天有林老师的微课就没过多关注。
5.内在对话是什么?
是孩子没想好要怎么说,还是不想让知道裤子怎么弄破的。
6.内在感受是什么?
是不是孩子在学校和别人发生争执,打闹了吗?我没有直接问原因,想等待合适的时间再聊这件事。
7.自己内在什么情绪伤痛触动?
自己内在好像没有特别在意这件事情。
8.发现自己有什么限制行信念?
我是不是应该打破砂锅问到底追问呢,还是选择让发生的事情就这样结束。
9.临在看到的真相和可能是什么?
林老师在课程中讲到要和孩子共情,今天早上送他上学,由手里拿的一个小吃来引到裤子上面,我们的对话是你的裤子破了要不咋们再向学校申请买一条吧,孩子说最后一年了让我给他买那个布贴就行,我又继续追问那是去店里买,还是网络购物,孩子建议我去商场买,接下来我就又回到裤子的问题上,我继续问那你裤子破了一个大洞你的腿受伤了没,孩子让我看了他的伤,我接着问受伤的还有谁?孩子继续把昨天在操场发生的一幕都给我叙述了一遍,什么原因?一个低年级的学弟怎么跑的跪倒在自己面前,通过这件事情让我反思自己以前的做法让孩子不和自己沟通有原因的,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都想让父母关注,这是我理解的共情,不知道对不对。
10.可调整的回应和选择是什么?
可调整的回应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选择相信孩子,支持他,要真正了解孩子,给予他更多的理解和包容,给孩子更多的滋养,内心被满足,塑造孩子的完整型人格,和他真正在一起,让孩子做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