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被环境定义的人

我不想变成一个被环境所定义的人。

不管我取得了什么成就,我都不会将这些成就等同于我;不管我表演一个怎样的身份,我都不会把自己完全交给这个身份;不管外界给我贴上什么标签,我都将这些标签视为不存在;不管他人对我有怎样的看法,我都不会把这些看法当真。

并不是说这些成就、身份、标签、看法是假的,某种意义上,它们都是真的。但是——它们并不是我。

我并不等同于我的成就、我的身份、我身上的标签,以及他人对我的看法。我承认它们的存在,但,如果要将它们与我绑定起来,那我必然是一万个拒绝。哪怕它们并不低劣,也不消极,而是非常优秀、非常积极的,我也不会认为这些优秀的、积极的特质就是我自己。

我不认为我有多优秀、有多积极。我的身上一直都有缺陷、有阴影,而且是大片大片的阴影。每个人身上都有阴影。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没有哪个人会一点自卑都没有、一点错误都没有、一点痛苦都没有。如果一个人总是强调自己的优秀、自己的成就,总是把漂亮当成自己的面具,把美好当成避免痛苦的挡箭牌,那么,这只能是假象,只能是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的防御。

而且,这些优秀、成就、漂亮的、美好的一面,永远都是环境和他人给我的。他人给我阳光我就灿烂,他人给我泼冷水我就沮丧——这只能说明,我允许了自己被他人操控、被环境决定——而我不能这样。

如果我因为考试考了高分而感到骄傲,这只能说明我在迎合出题人,我的骄傲和自卑都被出题人、被知识、被答案、被评价体系控制着;如果你因为完成了任务而感到快乐,这只能说明你在取悦那个布置任务的人,你的快乐和痛苦都被掌控在ta的手里。

所以,取得成就我不会高兴,遭遇失败我也不会悲伤。无论环境给我怎样的反馈,我都能够接受——但不会完全认同它们。无论他人对我说什么,我都表现得比较平静。我的姿态是一个默默的旁观者。

当我参与的是环境的游戏的时候,我知道胜负不是我说了算的。所以,既然掌控不了胜负,那就干脆不谈胜负。赢了能怎样?输了又能怎样?就算我今天赢了,我也不可能一直都赢。高处不胜寒,要是赢了站在巅峰上,我会倍感压力,他人的目光甚至可以杀死我——只有输了我才能解脱——终于可以结束这场游戏了。

这并不是说我想输,而是我不会把输赢看得太重要。当他人裁判我的时候,我知道,我获得的奖牌只不过是奖牌而已。有它代表不了什么,没它我也不缺什么。如果我真的缺什么,那一定不是由他人来给我,而是我自己去想办法拥有它,或者把它给创造出来。

当然,我明白,自己身上无论如何都有环境的烙印,都有过去的体验、想法、情感留下的痕迹。如果没有它们,也不会有我自己。我不可能离得开一切。只是我觉得,我需要放弃一种执着——想在环境和他人那里证明自己的执着。

人人都会渴望自己的某些东西被他人看见、认可,甚至是赞赏。一个人呈现给他人的东西,往往是这个人想让他人看到的东西。这里面暗含着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期待。毕竟,如果你不接受某些环境对你的定义,那么,你该如何定义你自己呢?你可以找另外的环境,你可以自己定义自己。而后者,往往也需要他人的见证才行。

然而,这是一个不可能真正实现的目标。当我认为自己是某个样子的时候,我明白,这只是我自己的想象,是我一种自恋的幻觉——而不是真正的我。

如果我总是希望环境能反馈我对自己的定义,想在人群中证明我自己,那我只能成为西西弗斯。因为环境向我反馈的结果,不可能完全对得上我自己;他人也不可能以我期待的方式来回应我、来满足我的要求。

总之,如果我希望什么东西能证明我自己,那我就得一直不停地证明。我会寻找这个,又寻找那个;我会痛苦,也会迷失。因此,我必须放弃——不只放弃环境和他人,也放弃自己。

是的,自己也需要放弃。寻找自己的结局就是迷失自己,不管是到哪里去寻找。放弃寻找是我的功课。

当然,客观地审视自己是必要的——但不要被审视所囚禁,不要被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标准所绑架,也不要被内在和外在的压力所束缚。用一个词概括的话,就是接纳。接纳自己的一切,所有好的、坏的、积极的、消极的、优秀的、糟糕的一切。但它们也都不是我自己——我不是它们所构成的拼图,而是一个超越了它们的、完整的、独特的存在。

作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实乃你我生而为人的幸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