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趴是个舶来品,其实不如就叫个聚会得了,免得初听者不知所云,问吧,还显得老土,让人尴尬。
我从小虽然调皮爱玩儿,但很多时候不喜欢太多的声音。也可能是因为我五音不全,不会唱也不会跳的,加上又不喜熬夜。但无论怎样,那几年的轰趴还是要去参加的。
既然不擅长又不喜热闹,还要去参加。这是对组织者的尊重,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况且这轰趴在风景宜人的山上,被称为后花园的山上。山上不仅风景好,美食亦是我的一大关注热点。
晚饭后的集体活动结束后,娱乐项目可以自选。不喜麻将,打牌下棋均可。这个好,人少还静一些,而且没有人抽烟。玩到几点都可以,随时会有人来接替。
第二天若醒得早,还可以与几个相投的伙伴在山上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听听鸟儿鸣叫。站在山上望望远处的风景、聚落和川流不息的江水,喊上几嗓子,反正人少又无音乐拘着,可随意跑调儿。但更多的时候是静静地听鸟鸣,喊几嗓子只是证明年轻罢了,若是现在再去,那自然是静静地散步,听鸟虫鸣叫、花儿绽放,嗅嗅泥土的味道了。还真是一岁年纪一岁心呢。
散步回来,吃早饭后可以自由活动,也可以下山。这时候定是几人约好走着下山,不坐车了,沿路看风景。到了山下再买点时令果子,吃着聊着,惬意的很。
当然,早上散步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寻找一个几人单独去吃饭的游玩地儿。那必是有收获的了,回去的路上就筹划着周末几个人一起来。菜不必是什么大菜硬菜,有特殊就好。像荤豆花、焖钳鱼、味蕾记忆里的串串儿。
这样的轰趴既可以有集体活动的热闹,又能够根据喜好和平时交往关系自由分组进行活动,而不过多的拘束,还能够寻找到下次的美味,这些美食就成了味蕾的希望和远方,而且远方很快就能到达,所以,我喜欢上了那几年参加的轰趴。甚至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会主动提议去轰趴,喜欢的人多,活动也易于搞成。
现在想想,连我自己都觉得像我喜欢安静、五音不全、笨嘴拙舌的一个人,竟也喜欢了轰趴。
这两天在读书时,遇到关于Home Party的一些介绍,记忆里参加轰趴的情景又涌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