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2016年年底的时候,常州房价刚完成第一波上涨,有朋友问我市中心的老破小学区房有没有兴趣搞一搞。我说学区房,我没兴趣,原因有三。
1.政策
政府对学区房的政策一直在调整,北京甚至出现了随机抽签等政策,而且学区房的针对片区是可调整的,甚至有的学区房可能会变成学位房(学区只能用1次),你不能保证当你卖出的之前学区政策一直不变。
2.可替代
当优质的公立学区房价格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我们可以把孩子送到教育质量更好的高档私立学校,甚至可以送到国外进行教育。也就是说学区房是有替代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具有唯一性。
3.升值空间
购入时:
非学区房(1)=房屋的价值(1)
学区房(1.5)=房屋的价值(1)+学位(0.5)
卖出时
非学区房(2)=房屋的价值(2)
学区房(2+?)=房屋的价值(2)+学位(?)
投资传统房产是投资房屋自身的价值,而你投资学区房,是投资其房屋价值+学位的价值,你需要保证学位涨幅追平甚至超越房产的涨幅,在当下教育集团化,名校建立各种分校的情况下,我真不敢保证未来学位的涨幅空间。
基于政策的不稳定性、学区的可替代性、对学位升值空间的怀疑,我当时并没有跟他们一起搞。当时他们让我买入的是常州市中心的老破小金鼎公寓的学区房,在2016年年底的时候均价8000元/㎡,然而两年过去了。金鼎公寓已经涨到了这个价格。。。。
现实把我一巴掌从南天门扇到地狱,两年不到的时间315%的涨幅那是相当惊人了。
我看似很有道理的分析却错了,为什么,因为缺少了一个时间纬度。
现实生活中我们一直坚信房地产总会有下跌的那一天,我们可以罗列出各种经济数据不行,与日本美国的对比,人口红利消失,租售比不合理等等因素,甚至有人早在2006年就有不买房联盟了。
但是他们跟我一样,同样没有考虑时间纬度,房价会跌,但是在什么时候呢,距离最早网络有记录的不买房联盟也已经过去十二年了,沧海桑田,如果那个时候结婚生子,现在孩子都应该快读初中了,人生苦短,你又等得起吗?
最后我想补充一下死在时间纬度上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比尔盖茨在2007年就提出伴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下一个首富将会产生在生物制药领域,他说的很对,但是11年过去了,人生又有多少个11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