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良好的习惯背后,是对时间的合理安排和精力的精确调控。
在《坚持,一个可以养成的习惯》中讲到关于 “习惯模式化” 这一个方法。
简要来讲: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做规划好的行动。
看起来好简单,可一旦实践起来,事情又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打破这一规则,比如:加班,一不小心多玩了一会手机,出去跟朋友喝酒,参加一个线下/上学习……
那这样看起来,习惯似乎是养不成了。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加班?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总是游刃有余,运筹帷幄,准时准点的下班,并且业绩又那么好?
从我现有的观点来看,这是 对自己 时间,工作,精力,沟通,计划的全盘在握。
一谈到时间,就想到时间管理,但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精力管理,因为,你不可能管理自己的时间,好像说的是,能给自己一天多加几个小时似的。最好的时间管理就是在自己不同的精力水平下,做不同类型的事情。比如,早起的两个半小时,做那些耗费脑力的事情,下午3-4点的时候,做那些 “体力活”。
谈到工作,就会想到跟同事和领导的沟通,自己工作计划的安排,知道领导对自己的期望,以及如何在现有的岗位上,做到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
公司招人做事,肯定在其岗位上有其相应的职责, 如果做好自己的工作,除了工作的效率,也就是说,如何专注的做事(知识型工作),还要具备阶段性的计划安排,这个安排要符合领导的期待,也就是说公司的发展方向,这就涉及到一点,如何做到《向上管理》,同时,如何跟下属安排好工作事项?做一个合格的 “经理人”,《一分钟经理人》,在这本书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一个目标的制定过程,应当是经理人和下属,同事一起商讨达成一致的。不能说你入海,领导想的入地。这就很容易导致返工。
当然,在工作当中,更重要得一点,就是 不要让你得大脑被问题所充斥,脑袋是用来思考问题,而不是储存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第二大脑,为什么脑袋不能用来储存问题?想一想,当你像锻炼得时候,你在想什么?还有工作没完成,还有任务交接没做好……,这样子看,想要在7:30锻炼,还锻炼得成吗?当然不成,因此,不要让问题一直萦绕你的大脑,写下来,让它待在纸上,就像蚂蚁一样,你再用樟脑丸画几个圈圈,它就逃不出去了。蚂蚁就是问题,樟脑丸就是我们解决问题得步骤,时间,利益人,执行人……,一旦这些因素齐备,还怕问题一直待在你的脑子里面?为此,多读读《搞定ⅠⅡⅢ》,总没有坏处。自己目前还在实践当中。截个图看一下, 自己用 notion 搭建得不完善得 搞定体系。
如此看来,习惯的养成,道阻且难,并又挑战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