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见是一种即使通过合理的标准判断仍然会导致系统的偏差的行为趋势,它通常作为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
虽然这些偏见的事实已经被实验反复验证,但是关于怎样去分类和怎样去解释这些偏见还经常存在争论。毕竟通过经典的心理学研究范式是无法从本质上解释认知偏见为什么存在的,而认知神经科学又暂时没有办法再深入一层。认知偏见有非常多的类型,包括冷偏见(例如心理噪音),和热偏见(你的信念容易被愿望所驱使)。这两种偏见可以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
在认为这些偏见是否无用或者不合理,和这些偏见是否形成了有用的行为和特征之间也存在争议。例如,当想要了解别人时,人们趋向于提诱导性的问题,利用认知偏见来证实自己的假设以更好的了解一个人。不管怎样,这种证实偏见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技巧:一种和别人建立联系的方式。
尽管这个研究是以人类为目标的,但是一些发现已经证明偏见在动物中也是存在的。例如,双曲贴现已经在老鼠、猪和猴子身上观察到了。
许多的偏见影响信念形成、商业和经济决策、人类的一般行为。它们可以被复制到特定的环境中。当我们面对一个特定环境时,通常会产生如下一些心理偏差:
模糊效应(ambiguity effect):通过去逃避一些信息使得问题变得不是那么清晰。
铆钉效应/聚焦(anchoring or focalism):在做决定时过分的关注特定的特征或者信息。
类人中心主义思维(anthropocentric thinking):将人类视为思考其他一切事物的基础。
拟人化偏误(anthropomorphism or personification):和处理人的特点、情感、意图一样去描绘动物、事物以及一些抽象的概念。
注意力偏差(attentional bias):我们的注意力总是被自己的想法所左右。
自动化偏差(automation biao):人们做决定严重依赖自动的感性系统,这会导致错误的信息覆盖那些正确的信息。
可得性启发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由于最近的影响或者感情上、特征上的特殊印象,容易高估事情出现的可能性。
效用层叠(availability cascade):事情重复的足够多它就会成真
逆火效应(backfire effect):通过与自身错误信念不一致的信息强化错误的信念。
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去做去相信某件事仅仅是因为很多人去做去相信这件事。
基本比率谬误(base rate fallacy or base rate neglect):忽视一般的信息,关注特殊的信息(仅仅因为信息与特殊事例相关联)。
信仰偏差(belief bias):人们对于论据逻辑性的评价仅仅因为结论的可信性。
富兰克林效应(Ben Franklin effect):那些提供过你帮助的人比起那些你给予过帮助的人更容易给予你帮助。
伯克森悖论(Berkson’s paradox):两个无关的变量之间体现出貌似强烈的相关性。
偏见盲点(bias blind spot):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少受到偏见的影响。
拉拉队效应(cheerleader effect):人在群体中比单独时更吸引人。
选择支持偏见(choice-supportive bias):认为选择后的东西比它实际上要好,高估自己选择的正确性。
聚集性幻觉(Clustering illusion):将随机小样本中不可避免的“条纹”、“特征”或“聚簇”状随机分布考虑为某种统计学意义的规则,胡乱归类、总结。
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人们总是倾向于找寻、解释、关注和记住与证实自己先前观点的信息。
一致性偏见(Congruence bias):倾向于用特定的方法直接测试假设,而不是测试其他可选择的假设。
合取谬误(conjunction fallacy):认为特殊的情况比一般情况更容易发生。
信念修正/保守主义(belief revision(conservatism)):通过呈现新的证据很难改变一个人原来的信念
持续影响效用(continued influence effect):人们趋向于相信前面学习的错误信息,即使该错误信息已经被更正。
对比效应(contract effect):通过比较最近观察、对比的对象会强化或者减弱被刺激到的观点。
礼貌偏差(courtesy bias):为了避免冒犯其他人,人们提高的观点比起他的证实观点会更具缓和性。
知识偏差(curse of knowledge):更有知识的人会发现他很难从没有知识的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衰落主义(declinism):一种认为社会或者机构正在趋向于衰落的信念。特别的,它指一种支持过去否定未来的倾向。
诱导效应(decoy effect):在A与B的选择中间,因为出现了C,而C更像B却比B要差一点,因为这个人们更趋向于选择B。
面额效应(denomination effect):由于通过更小的面额来计价,人们会花更多的钱。
倾向效应(disposition effect):人们倾向于卖出赚钱的股票,持有赔钱的股票。
区分偏差(distinction bias):同时评价两个东西时会比各自评价他们时有更多的不同。
邓宁-克鲁格效应(Duning-Kruger effect):无能之人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有才能的人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
持续时间忽略(duration neglect):一段经历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被忽视。
共情鸿沟(empathy gap):低估自己或者他人的态度、喜好、行为等内在驱动力的影响。比如,当一个人生气时,你无法理解用什么办法可以使他平静下来;当一个人不顾死活的爱一个人时你难以理解怎样使他摆脱这种状态,那么你下一步就不知道采取什么措施。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放弃一件物品比获得同样一件物品更难。
夸大期望(exaggerated expectation):真实世界的情况通常没有我们期望的那么极端。
期望偏差(experimenter’s or expectation bias):实验者趋向于相信、证实、公布与他们期望的结果相一致的数据,不相信、丢弃、低估与他们期望相违背的数据。
聚焦效应(focusing effect):趋向于对关注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
弗拉(巴纳姆)效应(Forer effect or Barnum effect):认为模糊、泛华的描述是明确针对自己的、并且非常准确。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由于信息的呈现方式不同,相同的数据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频率错觉(frequency illusion):倾向于认为已经接连出现的事情不会立马出现。
功能定势(functional fixedness):限制一个人按他一贯的方式去使用一个物品。
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趋向于认为将来的事情会被过去的事情所改变,而实际上并,没有。典型的就是投硬币,连续五次都是正面朝上,会认为第六次一定背面朝上。
难易效应(hard-easy effect):对于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总是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够胜任。
事后聪明偏差(hindsight bias):事后诸葛亮,事情已经发生后会认为和自己的预期是一样的。
敌意归因偏差(hostile attribution bias):趋向于认为别人的行为具有敌意,即使当这种行为是模糊的或者善意的。
热手谬误(hot-hand fallacy):一个在一个随机事件中已经获得成功的人会认为在接下来的事情中成功的概率更大。
双曲贴现(hyperbolic discounting):人们总是趋向于喜欢眼前的收益,而不是未来的收益。
可识别受害者效应(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对灾难危险中个体实例的感觉冲击会比群体的感觉冲击更为强烈。
宜家效应(Ikea effect):投入更多的劳动(情感)就会越容易高估物品的价值。比如人们购买宜家家具后,回到家需要很多力气组装它,这样组装后的家具,喜爱程度会高估同品质的家具。
控制错觉(illusion of control):高估自己对其他外部事件的影响水平,低估不可控因素所扮演的角色。
有效错觉(illusion of validity):相信我们的判断是准确的,特别当相关信息一致且内相关时。
相关性错觉(illusory correlation):错误的认为两个不相关的事情之间存在联系。
虚幻的真实效应(illusory truth effect):当一个人被告知许多次某个信息是正确可靠时,那么无论这个信息是否真的可靠,那个人都会相信是可靠的。
影响力偏差(impact bias):高估未来感觉状态影响的强度和长度。
资讯偏差(information bias):即使对行动没有影响,人们也趋向于收集信息。
对样本空间的不敏感性(insensitivity to sample size):估计统计数据时,未考虑比大样本更容易观察到极端结果。
非理性升级(irrational escalation):基于累计的先前投资来决定投资方向,尽管新的证据证明这个投资是错误的。
工具定律(law of instrument):过度依赖相同的工具和方法,忽视和低估其他可替代的选择方案。有句谚语就是“如果你有一个锤子,那么你看什么东西都是钉子。”
越少越好效应(less-is better effect):分开判断而不是共同判断时,人们趋向于喜欢小的而不是大的东西。
特殊点效应(look-elsewhere effect):随着搜索范围的扩大,某些特别的数据点会被关注。
厌恶损失(loss aversion):放弃一件东西比得到它更难。
纯粹接触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过分的喜欢一件事物仅仅以为我们对它比较熟悉。
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过分关注货币的面额价值而不是它的实际购买力价值。
道德凭据效应(moral credential effect):一个认为自己没有偏见的人更容易产生偏见。比如,相信自己有道德的人更容易在考试中作弊。如果太过相信本意的善良,我们就会意识不到自己身上的恶念!
消极偏见(negativity bias):人们对不愉快的意义会比愉快的记忆更加深刻。
忽视概率(neglect if probability):趋向于完全忽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的决定的可能性。
正常偏见(normalcy bias):对于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灾难,人们往往拒绝做出准备。
非此处发明(not invented here):厌恶使用这个地方外的产品、研究、标准和知识。
观察者期望效应(observer-expectancy effect):当人们希望得到一个他期望的结果时,会去无意识的操纵实验或者修改实验数据,使得结果如他所愿。
忽略偏见(omission bias):对于不作为导致的有害结果,人们会认为主动作为后导致的相同有害结果更加恶劣更加没有道德。
乐观偏差(optimistic bias):对于喜欢的结果过分的乐观和高估。
鸵鸟效应(ostrich effect):忽视一个明显的负面情况。比如吸烟,各种关于吸烟有害身体的报道,吸烟的人却选择视而不见。
结果偏差(outcome bias):趋向于通过结果来评判一个决策,而不是这个决策执行中的质量。
过度自信效应(overconfidence effect):对于自己就某个问题给出的答案过分自行。比如,对于一些问题,人们认为99%答对了结果证明只正确了40%。
空想性错视(pareidolia):认为一个模糊的随机的事物非常重要,比如看到一张动物的照片、云里出现的人脸、月球中模糊的人形、在看碟子时听到不存在的隐藏信息等。
悲观倾向(pessimism bias):对于那些特别是遭遇抑郁的人,高估负面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可能性。
计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趋向于低估任务完成的时间。
购后合理化(post-purchase rationalization):买完某件东西,倾向于认为物有所值。
支持创新偏见(pro-innovation bias):对发明和创新过度乐观,高估其对社会可能带来的价值,忽视去缺陷。
投射偏差(projection bias):倾向于认为他人(或者未来的自己)会与现在的自己有同样的喜好、思想和价值观,以此导致做出次优的选择。
虚假确定效应(pseudo-certainty effect):趋向于做出规避风险的选择达成积极正面的结果,但是做出冒险的选择去避免负面的结果。
电抗(reactance):
反应性贬值(reactive devaluation):贬低一个评论仅仅因为它来自于你的对手。
近因错觉(recency illusion):以为一个词语或者语言是近期的发明,实际上它早已存在。
回归偏差(regressive bias):高价值高可能性的东西被高估,低可能性底价值的东西被低估的一种心理状态
自制偏差(restraint bias):高估自己对诱惑的自制力。
韵律当理由效应(rhyme as reason effect):押韵的陈述被认为更加真实。著名的例子就是在O.J Simpson审批中辩方所用的句子:“if the gloves don’t fit, then you must acquit.”
风险补偿(risk compensation):人们在很安全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很危险的举动。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perception):期待影响注意,只注意自己想要注意的事情、支持自己观点的事情。
Semmelweis反射(Semmelweis reflex):拒绝反驳范式的新的证据。
性过度感知偏见 (sexual overpercetion bias):高估或者低估别人对自己的性需求。
社会比较倾向(social comparison bias):当决定选举时,往往选择那些某一方面没有自己能力强的潜在候选人。
社会期望偏差(social desirability bias):趋向于过度报道那些被人们喜欢的特征和行为,而不去报道那些不被人们接受的特征和行为。
现状偏差(status quo bias):喜欢事情保持现状
定型(stereotyping):主观的认为作为群体一员有着某些确定的特征,记忆向着刻板方向扭曲。
次可加性效应(subadditivity effect):趋向于判断全部的可能性会少于部分的可能性之和。
主观验证(subjective validation):主观上需要它正确时观念上就会认为事情是真的。
代理(surrogation):
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关注那些成功的人或事,而忽略那些不成功的,从而得出以偏概全的错误结论。
节约时间偏差(time-saving bias):高估那些通过提高相对低的速度可以节省的时间,而低估那些通过提高相对较高速度可以节省的时间。
第三人效应(third-person effect):认为那些大量的媒体信息对别人起到的影响效果小于自己。
帕金森琐碎定律(triviality/Parkinson’s law of):人们在讨论重大问题时,因缺少知识经验而不敢发言,偏向同意或逃避,只在细枝末节上表达看法,且意见非常多。
单位偏见(unit bias):趋向于完成一个给定单位的任务。比如一顿要吃多少食物,每次跑步跑多少米等。
韦伯-费希纳定律(Weber-Fechner law):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感受更多取决于变化的百分比,而不是绝对的价差。
走路效应(well travelled road effect):趋向于低估走常走路线的时间,而高估走不熟悉路线的时间。
“Women are wonderful”effect:对于做一件相同的事情时,会对女人有更高的评价。
零风险偏差(zero-risk bias):比起降低了巨大的风险,人们更加偏爱将小风险降到零。
零和偏见(zero-sum bias):将一种情景错误的认为成一种零和游戏,比如一个人以牺牲他人为代价获得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