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解决好“什么是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为谁创造政绩”“怎么创造政绩”这三个立场和宗旨问题,至关重要。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正,则政绩观正。年轻干部锤炼党性,要从修身做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涵养道德操守、注重品格塑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样才能在大是大非、风浪考验、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才能在工作中敢于坚持真理,敢讲真话,从地区或单位的实际出发,克服困难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只有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在制定决策、出台政策时以人民的需要为导向,而不是以自身的升迁和利益为主导,才能从地区或部门的长远发展、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规划发展方略,而不是从短时的经济指标和快速见效的政绩出发,才能以群众的疾苦和诉求为出发点,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年轻干部要多下基层、深入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随着大数据、新媒体、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载体的普及应用,年轻干部还应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动和组织群众,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党群关系良性互动的机制,真正造福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这回答了“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
要不怕难、不计私。要出真业绩,年轻干部要直面工作中的矛盾、风险和挑战,在面对落差时能够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在工作中真正为群众干事担事,就不能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在意个人的名利、升迁和享受,在面对困难时要拿出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闯劲和激情,拿出利在长远的耐心、决心和奉献精神,想方设法地推进和完成工作,而不是向不良风气低头、妥协。做到境界情怀和担当作为的有效统一,才能以坚定信念和实际行动真抓实干、履职尽责,创造出真业绩。
要有本领、能干事。年轻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要有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多打大算盘、算大账,要全面权衡、科学决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少在办公室看材料,多深入基层实际,进行多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要密切联系群众,发扬民主,多听真话和群众的意见,全方位了解实际情况,去伪存真,掌握对工作有用材料和情况;要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
要讲原则、有魄力。干成事需要年轻干部具备综合的能力和素养,不仅要理想信念坚定,在面对风险和复杂问题时还要有原则、有魄力、有勇气,能够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与操作中细致精当有效结合,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还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特殊性精准施策。面对艰难的长期任务,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必须抱着坚定的战略信念,有“稳得住心神”的头脑和心态,以及清晰的战略思路、具体的战略部署与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