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有教育的理想”,“学生没有不好,只有不同”……读了陶西平先生的《沉浸于求索之中》后,这些话语触动了我,也在拷问我的心灵——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做教育?应该做什么样的教育?曾经我们怀揣教育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讲台上耕耘,为的是有一天实现理想的教育,但我们逐渐发现我们的教育永远达不到理想境界,就像陶西平先生在文中讲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是人民全满意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工作是完美无缺的”。但这也成为了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不断进行求索、前行的动力。
陶西平先生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祖国情怀的教育家,他总是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国内外教育的问题进行精准地分析、梳理,所提建议务实且有创新。陶西平先生一生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地进行沉浸式地研究和探究,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指导。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沉浸于求索之中,我们为何“沉浸”?我想是因为我们对教育事业都抱有深沉的爱。我们“求索”什么?我想我们是为了求索更好的教育。
一、用以人为本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实施教育
“人永远是目的”——这是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以为人本。以人为本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现在的教育中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我们当教育的目标,这就需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实施教育。我们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以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我们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变,使学生的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以科学的评价观,引导、激励学生形成健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教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的视角改变教育、面向未来发展 教育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教育带来效率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和挑战。传统教育中的很多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我们要用新的视角改变教育,面向未来发展教育。我们曾经试着探索出培养“理想学生”的规律和模式,但世界上并不存在理想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学生没有好坏,只有不同,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优势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我们要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在这漫长的教育之路上静下心来,沉淀下来,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积累专长、广泛阅读、深耕自己、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使我们拥有自己的生命状态,拥有正确的教育观,用自己的热爱、激情、爱心去成就一番事业。
当我们沉浸于自己专业发展的求索中,在自己的成长之中上专注前行时,教育的第二个生命便会绽放,当我们静下来学习、潜下心来研究时,我们便有了追求,人生便有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