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一个村里发生的事,可能听起来不那么舒服。
故事发生在老家,老人今年八十多岁了,常年独居在一所小房子里,还好身体硬朗,吃住行都能应付过来,老人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常年在家,偶尔改善生活,会请老人过去,日子也算过得安稳。
年前小女儿把老人接到了城里,想让老人过个热闹的新年,那时候还没有出现新型肺炎,原本打算过完元宵节就送老人回家,结果因为疫情耽误了一个多月。
老人家坐不住,疫情期间又不能外出,村里城里都是严防死守,出不去,肯定也回不去。
老人那段时间总是郁郁寡欢,女儿也害怕老人会因此生出什么毛病,尽量多做些好吃的,和她多说话,宽慰她。
等到二月下旬的时候,全国的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很多省份都已经是零增长,有很多地方的病例也已清零。
这时候,老家的路也开始放行,女婿就开车把老人送回了老家,回老家前的一晚上,老人基本上一夜没睡,一会起床看看时间,一会摸摸自己的行李,第二天早早就收拾好等待着出发,早饭都不肯吃,害怕耽误行程。
还没到村口的时候,老人家里的大儿子打电话过来,说家里的媳妇不让去接老人,如果接触到了老人,就不能回自己的家,女婿有点生气这样的做法,但也没办法。
于是给二儿子打电话问哪条路可以进村里,二儿子含糊其辞,说不知道,不清楚,语气中透着拒绝。
无奈女婿顺着小路回到了老人的家,大概还是觉得心中愧疚,大儿子和二儿子都过来看看,但当老人走近他们的时候,他们不断往后退,满脸写着嫌弃与拒绝,而三儿子至始至终都没有过问过一句话。
老人此刻那颗归家心切的心如同被浇上了一桶寒冬的冷水,浑身刺骨,她喃喃地说道早知道就不回来了,她那个牵挂良久的家仿佛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最后,老人面对着十米开外的儿子摆摆手说,你们走吧,都走吧~不给你们添麻烦~
人性是难以考量的,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儿子的做法是否合理,他们最后也给老人送来了一些油面食物,以应对接下来七天的隔离期。
我们能理解在特殊时期隔离的重要性,但任何时候亲情应该成为我们对抗疫情的情感纽带,而不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把刀。
有些人是应该我们奋不顾身去保护的,而不是转身离开,将冷漠的背影留给他们。
最近大家隔离在家,应该能深深体会到来自爸爸妈妈深沉的“爱”,来自兄弟姐妹日常的“问候”,来自朋友屏幕前的互嘲。
可能感受最多的还是来自电视上手机上那些振奋人心的场景,那个隔着五米开外的母女之抱,那些留在医护人员脸上沉甸甸的印记......
美好的事情总能鼓舞人心,今日,我所在的城市也加入了清零大军。
外面阳光普照,外出散心的人开始多起来,公园里开始有人放风筝,生活开始慢慢进入正轨。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照出了人生百态。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冷暖自知。
喜欢小呵的点个关注呗~
无聊的时候小呵陪您唠唠嗑~
公众号:小呵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