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7

与育儿有关的问题,人们都关心怎么说,怎么做。自体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假如有一本书包含了所有“怎么做”的书,你全部按照书上的做,还是有可能会制造出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而人格健康的父母,根本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却可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所以我们学习其实就是不断修炼自己的心性,完善自己的人格。

怎么说和怎么做,是别人的话术和方法,这些都是术层面,真正想在道层面做到是需要时间的,实践反思复盘。每个人的时间快慢又不一样,悟性也不一样。

一个简单的例子,你非常在意孩子的吃饭问题,你的认知里,小孩子懂什么呢,不提醒他多吃点怎么行呢,所以你每天和孩子在吃饭上纠缠,催他吃甚至强迫他吃,直到孩子慢慢越来越不喜欢吃饭,甚至严重的厌食,然后你开始学习正确的育儿理念,刷新自己的认知,吃是人的天性,孩子不喜欢吃饭的原因是被当下物质和时间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地破坏了。大人不要过度管孩子,他就能正常发展自己的饮食功能,越是经常干涉,事情就会变糟。

你学了这些新的理论,并不能让你马上改变。当你看到孩子吃的少的时候或者不吃的时候,你头脑中知道再用旧有的模式管理孩子显然是没用的,但你看到孩子没吃,你心里特别的焦虑,你只能用忍着不说,脸上却露出满满的焦虑,甚至你可能忍不住还是要干涉孩子,让他吃,你不够坚定的时候甚至还会想,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家孩子就需要管。

所以刷新一个认知,或者学习一个理论,甚至考一个证书是特别容易的,只要智商在大众平均线,不是弱智都能学懂,然而在实践层面去做到,需要你和孩子每个相处细节中去觉察自己,需要你的同理心,以及管理情绪的能力,面对孩子是给出的是善意还是敌意?就是孩子的表现不符合你的预期的时候,你是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环境出了什么问题,还是找孩子的问题,或者贴一个标签,这个孩子天生就是这样,自己永远没错。

当然你的教育认知是不是正确的也非常的重要,了解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你不能要求一个两岁孩子一下子做到慢慢走路不能跑,因为不符合他的年龄,做不到的时候是给出宽容还是提出指责批评。理论其实谁都能说的头头是道,互动的细节才是关键,这才是教育最难之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引导自我教育才是真教育 ——《重读陶行知》之《建筑起‘人格长城’来》p196-p202 文章编号:20220916...
    吉林付巍巍阅读 154评论 1 2
  • 中原焦点团队高级6期肖巧风,坚持分享第884天 在生活当中,可能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以挑错思维去跟孩子互动,以至于没有...
    凤舞九天阅读 117评论 0 0
  • 群里,一个江苏妈妈求助自己的高一女儿适应不良应对措施 一个北京妈妈的回复让我很受启发,忍不住偷过来,很长,但是很好...
    云淡风清澈阅读 277评论 0 3
  • 看来看去【2699】 253.2022年9月10日星期六【教师节+中秋节】 在【知乎】答题——今天是【教师节】,在...
    秋高气爽_10b3阅读 157评论 0 0
  • 时间、地点、环境全都不对,甚至梦里依稀出现的脸和轮廓神态都不对。 直到第二天同个时间的场景出现。我在混沌中,但是我...
    以箭为翅_阅读 1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