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时节,晨雾在田埂间游走,像一卷未及展开的水墨。露珠垂在麦芒上,将坠未坠,阳光一照,便折射出千万粒细碎的金。
村里人都说,小满是时节最温润的名字。它不像"芒种"那般直白,也不若"惊蛰"充满戏剧性,只是安安静静地,把"小"与"满"两个字揉进暮春最后的湿润里。此时节,麦粒初盈而未熟,蚕茧渐成而未缫,雨量渐增而未滂沱,万物都在将满未满之间,透着一种克制的欢喜。
清晨去村外,远远望见几位农妇弯腰在麦田边,手指轻快地掐着鲜嫩的"芣苢"(车前草)。青碧的叶子沾着晨露,被她们拢成一捧捧绿色的诗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两千年前《诗经》里的画面忽然有了声音。田间小路上,几个孩童举着竹竿追逐嬉戏,惊起一滩白鹭,翅膀掠过水面时,带落几粒将熟的杏子。
午后偶得闲暇,搬了竹椅坐在老槐树下。风从东南方来,捎来新麦的甜香。阳光透过枝叶,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点,恍惚间似看见多年前,先人们也是这样坐着,看黍稷芃芃,听布谷声声。小满的智慧,或许就在这份不言不语的等待里——不疾不徐,不贪不嗔,且看麦浪如何一天天由青转黄。
暮色四合时,各家院子里都飘起了炊烟。新麦磨的面粉,掺着槐花蒸成了糕,甜香飘了半条巷子。墙角的竹筛里,晒着刚摘的梅子,青中带黄,仿佛也懂得"小满"的道理,不敢太甜,亦不敢太酸。这样温润的时节,连光阴似乎都放慢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