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正
一
据说当年文章在参演《西游降魔篇》的时候,曾有过不悦,因为戏中那个符上身跳艳舞的片段,文章反复跳了五十三次,周星驰还是不满意,这让文章有点恼了,心想我好歹也是个小有成绩的演员,现在竟沦落到这般被人折磨的地步,便撞着胆子对导演周星驰说:我这样演不是已经很好了吗?大家乐了就行了嘛。
周星驰见文章有些不高兴,便耐心对文章说:如果演戏只是为了让观众乐,那只是一场闹剧,不会成为经典,要成为经典,必须是一场喜剧。
从这个角度上说,周星驰拍的大多数电影都是喜剧,而王晶拍的大多数电影只是闹剧。
二
追求决定作品,追求决定人生。周星驰和王晶的追求本就是不同的,周星驰追求的是真正的喜剧,他从小就有一颗电影梦;王晶追求的只是闹剧,观众乐了,钱进他口袋了,他也就乐了。
王晶曾说周星驰爱钱,事实上王晶比周星驰爱钱多了。王晶一年拍三部电影,部部烂片,周星驰三年拍一部电影,部部经典。
周星驰确实爱钱,因为小时候被穷怕了,但比起钱,周星驰显然更爱艺术,如果为了钱牺牲自己钟爱的艺术,他是不干的。但如果因为做好了艺术别人却要算计和克扣他的钱,他自然也是不乐意的。
与周星驰对比起来,王晶很可能什么都无所谓,只要有钱。
而周星驰,他对自己所作所为看得很重,钱如是,演戏更如是。
三
据郑少秋回忆,1988年他和周星驰拍《大都会》,两人在剧中演一对“恶人父子”,当时剧组租了机场的场地,租期已经到了,所有人都离开,周星驰却在机场的电梯里孜孜不倦的研究“死法”。
当一众人找到周星驰,所有人就在那里看着,过了很久,周星驰说:“如果我死在电梯门的中间,就会产生身体不断被电梯门撞的效果,这种死法,会让人看了之后过目不忘。”
导演觉得周星驰说得很在理,按照周星驰的设想重拍了这场戏。这个镜头后来成了许多电影借鉴模仿的经典镜头,比如《无间道》中,梁朝伟被打死的场景。
而关于这个镜头成为经典的原因,郑少秋回忆说:“就源于周星驰对自己的苛刻。他不会对自己有一丝宽容,这一点,我敬佩他。”
四
哪怕后来闹僵了,但王晶眼中演技最好的演员从来都是周星驰,最欣赏的周星驰的一场表演,是在《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里,至尊宝在照妖镜中看到莫文蔚是白骨精的那个镜头,神情在短短的一个镜头中转了六七种,难度极高,极其细腻。
是的,这其实也是我最欣赏的周星驰演技的地方,他虽然是个喜剧演员,但比所有的正剧演员的表演都更细腻。要知道,梁朝伟妻子刘嘉玲眼中最会演戏的人,不是梁朝伟而是周星驰啊。
和周星驰演过不少对手戏的、同为喜剧演员的吴孟达、吴君如等人,虽然他们也演得很好,但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和周星驰一对比,你就知道他们缺了什么了。他们缺的不是夸张的表情,在这方面他们一点也不输给周星驰,他们输给周星驰的,正是这“细腻”。
在吴君如主演的《流氓差婆》这部电影里,周星驰只出演了这片子的后半段,但正是因为周星驰后半段的加入,因为他那细腻的表演,让这部片子格调一下子提升了一大截,直接从闹剧升格为喜剧。
五
周星驰对自己的表演要求严格,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喜欢。他把演戏当作艺术,看得比生命还重,自然便会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但他后来做了导演,再以这样的要求来对待别的演员的时候,自然也会引起那些把表演看得没那么重的人的反感。
就连王晶也站出来批评周星驰,他说:凡事有个度,表演也是如此,达到那个度就可以了,如果达到那个度还要反反复复重新表演,那实际上便是对演员的折磨和不尊重。
王晶是以一副很了解周星驰的口吻说这话的,他把自己当成了道学家,周星驰在他口中俨然成了小人。
问题是,周星驰干嘛要折磨演员让自己沦为小人啊?他又没病?
所以,王晶的观点是立不足脚的。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根本原因,还是大家对演戏的标准不同,那那个所谓的度也就不同,一个认为六十分就及格了就可以了,一个却认为九十分才及格才可以,一个的目标是拍闹剧,一个的目标是拍喜剧。这能一样吗!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王晶与周星驰闹掰,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六
回到该文开头讲文章拍《西游降魔篇》的那个故事。
和王晶等人的误解一样,文章也有点疑惑,他对周星驰说:喜剧和闹剧有区别吗?
周星驰肯定地回答文章:有,就看用不用心,注重每个细节,不要留于形式,记住,每个观众都很精明,他们都是鉴赏家和影评人,笑后什么都没有留下,他们不会再看,要让他们有点感触,需要我们加倍努力,请相信,只要你付出努力,观众们都会知道,汗水绝对不会白流。
文章听了周星驰这话后,彻底服气了,认真揣摩,请周星驰先别拍这段,随后的整整一个月,他雇了一位专业舞蹈老师勤加训练自己,最后去找周星驰重拍的时候,一遍通过。
微信搜索公众号“文正看星爷”:回复周星驰电影名,即可提取观看;每月一号,送书或电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