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如果不能在3分钟内说清楚,就不用说了”。讲不清楚,其实是没想明白,没有理解事情本质。想得通,才能说的通,至于怎么说,每件事情,都有方法,从某个极小的切口,看清楚事情的全貌。任何大的东西,都可以微缩成一个简洁的版本。
联想到得到刘润今天的文章《大WHY,小WHAT,和一带而过的HOW》,就讲到商业中常用的结构化沟通方式:WHY, WHAT and HOW。
我理解这种沟通方式在不同场景运用侧重点不同:
短时间交流:比如著名的电梯测验30秒,目的在于短时间内引起对方兴趣,让对方愿意花更多时间继续交流。所以要运用WHY,而不是讲WHAT和HOW。语言表达上可多使用数字,比如提高30%效率,节省了10%的成本。不仅让人容易记住,还能给人直观的感受和冲击。
电梯测验:在乘电梯的30秒内,清晰地向对方讲明白你的观点。之所以要在短时间内讲清楚,不仅因为对方的时间总是有限,也能测试出你是否真的理解自己在做的事情。
文中还推荐了刻意练习“电梯测验”的方法:“发微博”。我觉得对于普通人微信可能比微博更适合,因为沟通过程中的反馈很重要,有反馈才能校验和调整沟通方式。对于有影响力的博主,有读者或粉丝的反馈,而对于普通人,微博可能没有多少人关注,但是微信朋友圈中就是潜在读者。
长时间交流:比如会议中,沟通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一般先用WHY开始(为了解决存在的某些问题),重点在HOW(如何解决问题),少讲甚至一语带过WHAT。
虽然不同场景沟通侧重点不同,但核心还是要想清楚,理解正在做的事情,抓住本质,不管什么场景才能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