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从稀缺出发,有了稀缺,需求总是存在,所以人们就有了竞争的动力,但竞争多种多样,到底哪一种更好呢?
没有完美的竞争尺度,不过价格还算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标准,以价格为锚,遵循价高者得的原则,价格就对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向人们在现实世界的需求靠拢。
当政府对价格做出限定,价格就会偏低或者偏高,人们就会选择其他方式竞争一件商品,这就可能会带来资源的浪费,这就是张五常老爷子在《一种价格管制理论》里提出的第一个命题——价格管制必然导致资源价值的耗散。
第二个命题: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物。换句话说:人是追求损失最小化的动物。
当价格偏低时,实际价格和真实价格中间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会耗散掉,人们为了减小差值的耗散,就会寻找其他竞争方式,人们会选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来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耗散就会逐渐减少。
回到最初的情况,当价格偏低时,卖家原本通过价格选择客户的标准就会有变化,卖家可以把自己的个人偏好加进来,只租给颜值高的人,也就是歧视了颜值低的人,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卖家可能会捆绑销售,空调不能 超过700元,那我能不能单独收1000元的安装费呢?你还别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德国近几年夏天在变热,对空调的需求逐渐上升,我最近听那边的朋友讲,一个美的空调,售价625欧元,安装费1000+欧,不可以自己装的哦,怎么样这就是捆绑销售的魅力。
我相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是逐利的,在很多时候这足以让人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