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从前,什么都慢。
没有火车和飞机,自行车都很少,只有老牛和架子车。
嫁出去的闺女,提着竹篮。里面装两包红糖,一包糖果子,一瓶罐头,带着俩娃,走路就回了娘家,也就半晌的功夫。近的,就在同村;远的,也不过翻两个山头,过一条河。
二月二过了是清明,端午走完是中秋,腊八过后就忙活着春节,再就是看十五的烟花了。一年少说也要七八趟的往娘家跑,还不算上平时,夏天去送个菜,秋天送些瓜果,再捎带着一两件手工的棉衣暖鞋。
如今呢?有了火车汽车,有了飞机私家车,几千米几万里,甚至远跨重洋的距离,都可以浓缩在几个小时之内。但是,已经离家的姑娘们,你们一年回家了几趟?
因为交通方便了,所以可以勇敢的离开家,去追求自我,追求爱情,追求梦想了,也有了机会在别处安下自己的家。可是在外安家之后,回乡的路,真的比以前更方便了吗?
在异乡,你有心事了,你受委屈了,你和你的他闹矛盾了,你会给父母打电话诉苦吗?你会立刻回到爸妈身边住几天,吃妈妈做的手擀面,听爸爸唠叨家常吗?你不会,你只会擦干眼泪,撑出一脸笑,给他们看你过得有多好,多幸福。
你也不会知道的是,父母在你挂了电话之后偷偷拭泪;爸爸的风湿痛发作时,腿痛的站不起来;妈妈的脑血管犯了,差点栽倒;这些他们都不会告诉你,他们只顾着叮嘱你:好好吃饭,别睡那么晚,别再花钱给他们买东西,他们吃的很好,他们身体倍棒……
你呢?你飞走之后,有了新的家庭,初期沉浸在幸福中,再是要适应新生活,接着要拼搏挣钱,再后来就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时终于体会到了父母的感受。可是,这时怎么回去呢?似乎太难了,太麻烦了啊!孩子小啊,行李那么多呢,宝宝旅途会不会不适应呢,回去了会不会不习惯呢……等等吧,再等等吧,等到宝宝大了,又要上托教班了,又要上幼儿园了,小学了……君问归期未有期,一等就是若干年,不知到何时。
很多人都说没有做父母之前,想象不出来,父母对孩子到底是怎样一种深情。可是一旦成了父母,这些没人教就懂了,才真正体会父母这个词语到底意味着什么。正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
我一直觉得,我们在养育后代这件事上做的太多,太过,到了不合理的地步。有的人从有孩子的那一刻起,就甘愿交出了自我和自由,一生都在为孩子。他小时养育他,他大些教育他,等他成人了,又为他的人生大事操心:学业、婚育、以及他的孩子…
我不喜欢父母这样,我也不想自己变成这样。可是事实上呢,虽不至于失去自我,却也是尽自己之力为他做所有能为他做的事,合理范围内的,有时不自觉的就超范围了……直到有一天,他们飞走了,我们自己也成了空巢老人,重复着当年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所有故事。因为,人生本就是一场轮回。
远嫁吗,可以;追求梦想吗,也可以;追求自我吗,当然可以。不过,当你在外时,你最好和他们多视频,他们不会的就耐心教会他们;有机会了,你回去或者让他们来你这里,带他们去做全面的体检;提醒他们吃药,娱乐,劝、哄、骗他们,就像当年他们对待你那样;当你回家看他们时,把他们的冰箱塞满营养健康的食品,丢掉他们穿了多年早已不暖和的旧衣物,给他们备齐舒适暖和的衣服,给他们足够的零花钱。你可以用你的任何合适的方式回报他们,只要你愿意。
只要他们还在,就永远有那么一个地方,一碗一筷,一张床,一盏灯,为你留着。
如果你还有这样的根,这样的机会,请君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