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买过两次喜茶,每次都排着长长的队。
边排边感叹,满大街的奶茶店,它靠什么杀出来,以网红店的姿态火了两三年,到现在热度丝毫不减。靠炒作(找人排队),应该讲不出这么久的故事。
靠味道?
普通人的味觉敏感度有限,尤其是茶饮料,在味觉厚度上不比主餐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在味道上的差异化,似乎撑不起来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网上看到一段喜茶创始人的创业理念。
从创业开始,给茶饮的定位就是灵感与禅意。这个理念贯穿在他产品打造的整个过程中,“茶和酒最能激发文人墨客的灵感,自己平时喝茶也会产生灵感,所以我想做一杯具有启发灵感功能的茶饮。同时也是年轻人喜欢的茶饮品种。”
看着很虚的品牌定位,但和同样在这两年火起来的一点点、coco两家奶茶店中的头部大V比起来,除了在品类上主打果茶和芝士茶以外,最大的不同是喜茶没有小店。开的每家门店都在100-200平方,设计很花心思,不像大部分的奶茶店缺少体验空间,即买即走。
用具象的门店环境体验去传递“灵感与禅”,这才是喜茶最大的不同。
让我想到了星巴克,同样不是靠味道抓住用户,而是靠场景感,品牌认同感去圈住一大批死忠粉。
“人们需要有非正式的公开场所,把工作和家庭的忧虑暂时放在一边,放松下来聊聊天。”
----星巴克第三空间理论,
看着大清早,那些来去匆匆,手中拿着星巴克杯子的白领们。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象征的是精致的、大都市的的生活方式。
人,总是热衷于被代表。但星巴克也有圈不住的用户群。
同样的逻辑,面对那些不喜欢喝咖啡,非小资气质的用户,是不是需要有更年轻、更轻松的“杯子”去代表他们。
喜茶看似做到了,哪怕用户根本不知道“灵感与禅”到底是个什么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