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人来讲,“闲”或许是最宝贵的资源。
闲,是个什么状态?是时间吗,是精神吗,还是一种感觉?是闲来无事,还是放空大脑,还是调整身心?闲暇是出自于客观世界,还是取决于主观个人?很多问题,好像一时讲不清楚。
禅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是主观世界决定了客观世界。前面讲的,闲来无事,恐怕也是闲来而无事。因此所谓的“闲”,更多是指个人的心理。这样来说,是否闲暇,就主要取决于个人内心了。
闲,《说文》里讲,闲,隙也。繁体字是“閒”、“閑”。两扇门打开,中间有个缝,月光从门缝透过来,这就是闲。因此,闲讲得是一种状态。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状态”:日复一日,好像都是一刻不得闲,即便是到了周末或者假期,也总是想东走走西走走,或者约上好友,或者安排很多其他的事情。工作日忙工作,休息日忙工作日忙不了的工作,这就像是车轮笼子里的小老鼠,忙忙叨叨地跑啊跑,转啊转,永远没有尽头。等到了晚上,一声叹息“哎,这一天,真忙真累”为忙碌一天画上了句号。这好像就是现代人的一日作息。
如何来得闲暇,找到门缝中的月光呢?
需要内心的观照。需要把自己的颗粒度调小一些、再小一些。不要那么粗线条。最好是像电影胶片那样,一帧一帧地观照。有点禅修的意思,但这仅仅是最基础的禅修。去观照每一件事,而不要关注于某个感觉感受,比如,累了、太忙了。把这些感觉感受,归结于“感觉”这个“标签”,不再去观照它们,而继续用心做事,观照到每一件事情上、每一个事物上。这样,就会忽然发现,内心的一种宁静,即便是忙碌的工作,内心也是安定的。
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呆坐在家中无所事事是闲,那叫呆着。即便有许多事情要去做,但内心安定,我想,这才是真正的闲。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心理状态。
这样看来,其实我们的闲是很多的,就看你我是不是能够找寻到了。
祝,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