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廉价论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有什么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我最共鸣的回答为:不要跟眼界不一样的人争辩,其中当然也包括比你有见识的,该做的是请教学习,而非愚蠢的辩护。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到社交是廉价的,《群体性孤独》揭示人们倾向于规避社交风险却又难以割舍对亲密关系的渴望而离不开互联网社交。事实正如此:社交廉价,人类本能地渴望亲密关系。在南大这两年体会颇深,当然这和自己交际圈子太小也有关系:浪费了相当的时间、精力、金钱在无意义的争论及社交上,明知是亏本的事儿,却由于内心的愚昧、无谓的争强好胜和原始而荒谬的渴望让行动违背理性。知乎上还有人说交友的原则是“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强者,或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我一直还蛮鄙视知乎,然而并不能否认里面也有部分精华,这次轮到鄙视自己了)说白了,要么交往比你强大的,要么交往让你开心的。势利?嗯,要以前我定会这么想了,可是现在意识到世界过于美好,资源过于有限,所以我们必须选择高效。

话说回来,阳光正常人倒罢,想交往出世智者,入世强者就能交往得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非此辈,身边即便有了智者强者你也未必能识别,何况人家根本不屑于鸟你。这就是我们要不断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原因之一,自己优秀才能结识更优秀的人,到智者/强者的圈子里,大家一起提高、进步,体验更多世界的美好。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且没有兴趣再探索,那就当我说了废话。

想起自己曾经多么痴迷于社交,从中获得无限满足和快乐,能和绝大多数人愉快的相处真是令那时的我骄再傲不过了。大家都真诚地喜欢我,正如我真诚地喜欢他们一般,每到生日都有极多人送礼物,甚至出乎我的意料,即便并不是每个送礼物的人都会在生日时接到我的礼物。现在想起来还会有些自豪呢。不过后来因为某些主观及客观原因,刻意回避社交,自己的圈子越来越小,时间久了,好像就剩下自己一个人了。在刻意回避的过程中,自己也逐渐丧失了发现他人优点、美好之处的能力,同时反倒容易看出他人不好的方面了,我不知道能否称自己为吹毛求疵,但不宽容、不nice是肯定的,不过凭借如此令人厌恶的挑剔性格,我发现了少数真正优秀的人。曾经的好友都成了过客,如同后来那些一开始就以过客身份出现的人一般。以我目前的价值观来看,过去“人缘太好”的阶段其实并非虚度、浪费、廉价,全鉴于彼时彼地难以逾越的个人局限性,况且未成年人的世界里本就单纯。而且正是那段经历,才让现在的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变成了一个旁观者,尽量将感性降至最低水平,让位于理性。此外,当这个旁观者置身于局内时,其与人交往时的感受性比过去强了很多,不再那么宽泛了。社交已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对,尤其当我们进入成年人的世界里,社交的确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了,绝大多数的社交都过于廉价,甚至连廉价都谈不上。当我有能力只参与绝对必要的社交时,省下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可以给我带来有较的多的体验。

可悲的是,事实上我们依旧被困在相当数量的廉价的社交里,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手机里的社交APP里,后者尤甚。同时,还有更难以让人忍受的愚蠢争论,纪伯伦说,“我们为错误辩护的时候,用的力气比我们捍卫正确时还强大”,我们每天都要听到无数无聊的为自己的错误而进行的辩护,到处都是愚蠢的借口,到处都是无意义的理由,感觉真像是无数唐僧在耳边唧唧歪歪,弄的人焦虑不安,真是烦透了,尽管这样的人为数不多,但只要有两个住在身边,他们的对话就能把人逼疯。

所以如果互联网社交另当别论的话,独处真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了。如果没有优质的陪伴者,与其和见识短浅,无知愚昧且自以为是的人共同进餐,亦或和唧唧喳喳地进行愚蠢争论的人同处一室,不如独处一生。

至于社交网络,下次再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条件--if语句(与OC一样,只是省略了条件的小括号) 2. 条件--switch语句
    biyu6阅读 851评论 0 0
  • 周六下午来办公室加班,突然有一黝黑健壮,身着工作服的男子来敲门。打开门原来居然惊动了security(学校的安保人...
    阿林Karen阅读 1,241评论 0 0
  • 前不久看到一部日剧,叫《我的房间空无一物》,根据日本很出名网络博主麻衣的博客和漫画改变的。麻衣一开始是一个房间乱七...
    知遥阅读 7,077评论 2 10
  • 图文~清修~~~2017.3.25 我想拥有整个世界, 却只看到四季的一小朵微笑 我想欢笑声依旧 却不知道怎么弄的...
    艳青阅读 1,579评论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