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到一半的时候,当年的前桌凑过来问我,“哎,那个小P你认识吗?”
“认识,怎么了?”他口中的小P,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公号作者,也是我的好朋友。
“那啥,我不是做了苦逼的公号狗吗?每天要编辑好几篇文章推送,你能不能帮我要几个转载授权?我给她公号留个言,可人家没理我。”
我一边听着他说,一边微信小P,没两分钟,就收到了她肯定的回复。前桌连声称谢,一边不忘吐槽,“哎你说,现在的人真是势利,肯定是嫌我LOW呗,人家现在写出名气了,哪儿还看得上我啊,还是看你的面子才肯帮忙的...”
“你是怎么问她要的?”我问,小P为人一向谦和有礼,绝不是因为对方号小就爱理不理的性格。
他将手机递过来,对话的界面孤零零的躺着几条信息---
“你在吗?”
“在”
“我想转载”
“转哪篇?”
“《XXXXX》”
然后就再没了下文。我猜出了小P不愿再回应他的原因----
他问你在不在,不说自己想干嘛,你问清楚目的之后,他不说转载的篇目,你问了篇目,他不提供公号ID...接下来,你问了ID,他不声明需要开白名单,你开了白名单,他需要双钩,然后你又要从头开始解释,“双钩请先注明粉丝数量...等等,我自动回复里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我甚至跟小P生出了一点心有戚戚的感觉,宁可不搭理,也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
我19岁去杂志社实习的时候,负责给财经版约采访,跟一些有名的大佬们通过邮件和电话先确定访谈的意向和细节。第一个月,我发出去的所有约采访的邮件都是石沉大海,眼看马上就要截稿,我还因为没有约到一个采访焦头烂额的起了一圈的火泡,带我的师父老梁看不过去出手相助,中午吃饭时他发出的邮件,下午还没下班就收到了回复。
那时我年轻不懂事,对他大倒苦水,“肯定是看着你资深记者的头衔才给的面子呗,哪像我,没人脉没资历的实习小菜鸟一只,人家搭理我才怪呢。”
“你真的以为对方只是看你头衔低才不理你的?”老梁似笑非笑的看我一眼,将电脑推到我面前,“你自己看”。
我的邮件上只有孤零零的几句话:
“您好,我是XXX,来自XXX杂志社,想要约您本月做一次访谈,不知您是否愿意,烦请回复,谢谢。”
而他的邮件则详细许多:
“您好,我是XXX杂志社的XX,看到贵公司上个月推出的新产品销量很不错,想要对新产品的设计思路跟您约一次访谈,想要约在本月22号之前,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如果方便我们可以去贵司采访,本杂志受众多为二十五到三十五岁的青中年,于贵司推出的新产品消费群体恰好一致,不知您是否愿意,烦请回复,谢谢。”
我目瞪口呆的看着那几句话,老梁在一旁说:“你知道为什么我明知道你是新人,还让你去约采访吗?”
“传媒的本质就是沟通,沟通的本质就是交换,如果你既获得不了别人的帮助,也传达不了自己的优势,那你就还有太远的路要走。走不完这一段,你永远入不了门”,他说。
“获取别人帮助的关键,并不是你有多高的头衔多丰厚的资本,而是你是否可以帮他节省认知成本。”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认知成本这个词,似懂非懂。而当我毕业,工作了几年之后,自己也带了实习生,才想通了他当初话中的含义。
帮助听话的一方节省认知成本,简而言之,就是理解你的要求,需要他付出多少的脑力。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邮件石沉大海的原因----
没有哪个老板有时间陪一个实习生一遍遍来回的确认时间,地点,访谈的内容和选择对方合作的原因。
你的请求越清晰详细,他需要思考的东西就越少。他不需要去面对未知的细节和可能性,只需要在自己的行程中粗粗过滤一遍,确定自己能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便好。
我常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我给XX留言了他不理我”,“客户不接我的电话,怎么办?”以及“明明只是举手之劳,他为什么不帮我?”
答案是出奇的简单,那就是:对方为了“理解你”而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要比他执行“帮助你”这个动作要多。
我们常常说,求助要真诚,可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又能彼此真诚到哪里去呢?难道你要像相亲一般背诵自己的户口本来获取对方的信任吗?
获取别人的帮助真的很简单,以下几个简单的原则就足够了:
1. 能百度到答案的问题,不要问别人
“这个单词怎么念?”
“你们公司坐地铁四号线能不能到?”
当这些问题问出口,不仅仅会让你的LOW毫发毕现,最重要的是,会让对方立刻察觉出你的不了解和不尊重:“原来在他眼里,我不过就是个搜索引擎啊”。
2. 重视对方已经提供的信息
明明收到了对方邮件的自动回复“我六月三十日休假不在办公室...”,还要打电话过去,座机没人接还打手机。
对方明明已经声明了“我这一周都有会议,只有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之后有空”,还要反复问,“那请问您什么时候有时间呢?”
还有像我前桌那样的,明明看到了小P自动设置的转载须知,却偏偏视若无睹,自说自话的人。
岂止是“不想帮”这么简单?分分钟想拉黑之好吗?
3. 懂基本的常识和礼貌
早上七点以前,晚上九点以后不要骚扰对方,除非你已知并确认对方的出没时间与常人不同。
除非是很熟的关系,提出请求之前记得自报家门,不要默认以为别人会自动记得你的姓名来历,即使人家记得,你再重复一遍也没有错。
一定要有礼貌好吗?
“请”,“谢谢”,“能不能”是基本的用语配置,不要总用一副债主的口气提要求,如果是用英语写作,句子开头千万不要用祈使句“Need you...”或是“Pay attention to..."之类,加一个“please”或是“can you", 你又不会死。
4. 提供尽可能简洁但是有用的信息
除过双方关系,特殊事件的影响外,被请求的那一方决定是否愿意帮助你的要求的那一瞬间,他的想法通常很简单,“在所有的请求中,你提出的是不是最少消耗我认知能力的一个。”
写了一屏都刷不完的邮件和写了一句话的请求效果一样。
一个不想看,一个看不懂。
把握好信息的浓度和重点,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也不要无视别人的大脑。
5. 证明自己是“值得帮”的人
想要证明自己是个“值得别人帮助”的人,首先要理解对方的价值,你不能把一道小学应用题发给高等数学的教授求助,也最好不要问一个身价千万的大佬,“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个成功学的书单?”
这世界上如果有冷屁股存在的话,一定是为这些人准备的。
求助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准备足够的理由告诉对方,也告诉自己,“为什么我来求助你而不是别人”,只有让对方意识到他在你心目中的价值,他才愿意把这个价值分享给你。
同理,你也需要通过“帮助我你能得到什么”来证明自己的意义,如果你无法可以回报给对方资源,财富,人脉等等,不妨在提出请求的时候就明确自己的优势,如果你不能,那你至少可以回报给对方的东西,就叫做“感谢”,通过表达感谢来证明对方的价值,也是提供回报的一种形式。
你可以LOW, 但一定要真诚。
我也只能帮你到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