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秋水》一章中有“望洋兴叹”的故事:河伯初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沾沾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后见海神若,方知自己的狭隘。
望洋,仰望的样子。可以想见之前,自视甚高的河伯都是俯视众生的姿态。
如今,终于换成“望洋”的姿态,谦卑的姿态,也是学习的姿态。所谓“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懂得“处下”,才可能装得下河川百流。
因为“顺流而东行”,河伯在充盈的水流推助下,来到了北海,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走出了熟悉的小圈子,站得更高一点,识得更优秀的人,一边自惭形秽,一边反省自身,自然认清过往的可笑和自身的局限。
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不管怎样,只是一个值得庆幸的事情。见多,方能识广。如若没有这段经历,河伯可能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浅薄,自己与大方之家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