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学毕业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我遇到了他。
不善言辞的他,默默地来到我身边,为我挡酒,之后默默回到他的座位。
聚会后,我们两个同路,他把我送到家后,默默离开。
因为我不喜欢抽烟的人,他又默默地把烟给戒了。
我对这个人充满好奇,他和以往追求我的任何男生都不一样:他的喜欢,不张扬、不浮夸、那种喜欢是缄默的、内敛的。
经过一年半相处和了解后,我认定:他就是那个肯为我遮挡风雨、守候一生的人。
在穿上婚纱的前几天,我彻夜难眠,对婚后生活展开无限美好的憧憬和畅想:
我们一起下厨做饭。饭后,我们在台灯下一起惬意地看着书,看着我们的孩子在爬行垫上快乐玩耍……
01
婚后生活彩蛋——丧偶式婚姻
巴法利·尼克斯说过一句话:“两个人相爱的时候,往往爱上的是自己想象中的爱人,而不是爱人真正的样子。”
婚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想象和现实的差距有多大:
老公工作地远、工作性质特殊。一周或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每次最多住两天。
包括临产的那天,陪我去医院妇产科的,是他的姐姐。
2013年,我们有了自己的宝宝后,他依旧无法抽身回归到家庭,养育女儿的任务,都落在我一个人的肩膀上。
坐月子时,孩子爱哭,经常侧卧着给孩子喂奶,不知不觉,落下颈椎病。
尤其是当孩子感冒发烧,喂孩子吃药、抱着孩子去医院排队就诊时,看到别的孩子有爸爸陪着,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02
情绪失控、粗俗女人养成记
记得第一次我和老公发生激烈争执,是在电话里。
电话这头,我大声呵责,发泄我的委屈和不满。
电话那头,是他的无奈,他要赚钱养家,如果辞职,可观的收入也就没有了。
随后,我将对老公的抱怨和工作的不顺心转移到孩子身上。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在洗尿布之余,看到几个月的女儿玩起了刚拉的便便,地板上到处都是。
我爆发了!我用力抽打了孩子的屁股,直到我看见她粉嫩的屁股上,有鲜红的掌印……
冷静下来后,我一把将拉到怀里,心疼、后悔、无助、委屈,各种情绪一涌而出!
那一刻我抱起女儿,嚎啕大哭!所有的一切,都是
03
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身体过度消耗加上内心焦虑,终于有一天早晨,我的一只手臂麻木无感,几分钟之内动弹不得。医生告诉我:颈椎病变压迫到了手臂神经和视力神经,必须手术。祸不单行,胸部也增生了一个纤维瘤。
手术后,他精心照顾我,帮我熬制了阿胶补血,在伤口处细心换药。虽然,身体遭受很大疼痛,我竟然非常享受这种生活,因为,他在身边。
好光景没过几天,他又上班了。
就在人生的灰暗时刻,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一场公开课,改变了我原有的认知。
老师问:“大家想不想改变孩子和另一半,让他们乖乖听话?”我们异口同声回答:“想”。
接下来,老师让我们在纸上写出以下问题的答案:1.孩子的缺点和不足;2.另一半的优点。
关于孩子的缺点,我写道:胆小、内向、办事拖拉磨蹭……列出来很多很多,那一刻我还洋洋得意,得意自己有一双“火眼精金”。关于另一半的优点的罗列,却少得可怜。
没想到老师看到我的答案后,直接反问道:“在家里,你回想一下,教育孩子时,你是不是比较强势必而且唠叨?导致孩子没办法为她自己做主?同时,对另一半是否缺乏赏识甚至有些挑剔?”
什么?我让你解决老公和孩子的问题,你竟然说,这都是我的问题?
老师补充道:无论是良好的婚姻关系还是财富关系,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向自己开刀,改变自己。
那一瞬间,我领悟到了,问题的源头,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
04
寻求自我改变之路
自从那次公开课后,我开始改变自己、不断自我成长。
看家庭教育书籍,听家庭教育讲座:如动能教育、爱·自然·生命力体系、幸福家……
看心灵成长类书籍:如张德芬系列。
参加樊登读书会、全国各地参加游学营、参加家庭教育线下课程、包括来到坚持星球学写作、学演讲……
改变自己是痛苦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除了带孩子,上班,我还需要挤出每一份可利用的时间打卡、学习。每天比孩子起得早,比孩子睡得晚。
其次,自己的工资收入一半以上投资学习,再没有多余的钱买心爱的衣服、包包、化妆品。
再次,暂时失去自由。学习成长的代价就是:暂时失去逛街、聚餐、走亲访友的自由。
换个角度讲,改变自己又是快乐的:
线上线下学习紧凑,没有时间胡思乱想、更没有时间抱怨。
其次,当我学习演讲技能和动能教育后,自身充满能量,我把爱给到老公和孩子。
奇迹出现了:内向的女儿站上讲台,对着台下55个人讲故事。老公也尽可能抽时间回家,做饭洗碗、打扫卫生,甚至给女儿扎漂亮的辫子。
每次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屋内,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时候……
我的婚前畅想的画面再次浮现。
这,不正是我要的生活吗?
写在最后
幸福婚姻是真的需要条件的吗?
张德芬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幸福与否真的不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而在于人心。”
直白的说,就是自己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不要把让自己幸福的责任推卸到身边人身上。
如果,你想要对方就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就从当下开始,从自我改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