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书,常看到某某某才子天赋异禀,聪明异常,读起书来一目十行。
当时一声哇,还有这么厉害的人啊。
现在再看这种事,忍不住就要打个问号,
一目十行是种什么体验?
为什么有的人能一目十行?
今天似乎想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们来看这两篇小学生作文:
是不是刷刷两眼就看完了?
作者的语言、套路、思想,你一下就懂了。
为什么会这样子?
因为你的思想、言语、套路都要比作者老成、熟练嘛,
所以,So easy。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个别神人读书能够一目十行?
一是他阅读量特别大;
二是他聚精会神。
老狗有个朋友主攻中国近代史,下了苦功夫。
有一次一起去书店,翻到一本关于晚清史的新作,他坐那刷刷刷翻了20多分钟,300多页的书就看完了。
我问他是怎么看的。
他解释说,史实就是那么点东西,早就烂熟在胸。作者的观点其实前人也曾经讲过。所以他看的时候,一眼扫下去,这一页讲的大概是什么,他已经清楚了。
除非是作者推出的史料特别新,或者观点特深邃,他需要老老实实逐行去读,去想,去品。
否则的话,他读近代史书,基本是扫描仪的速度。
曾看过一则笔记,昔年有一位爷们儿,听说南怀瑾看完了《大藏经》、《道藏》、《四库全书》,哈哈大笑,说不可能,这老头子在吹牛。
为什么呢?
大藏经是佛经全集,大约1亿3000多万字,文言文,全是最高深的哲学。
道藏是道经全集,8000多卷;
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全集,79000多卷,9亿9千7百多万字。
假设一个人一天读一本书,一年365本,三十年才一万本。怎么可能有人读的完?
后来这爷们有机缘近距离接触南怀瑾,发现老爷子看书不像是在看书,而更像在翻书。翻完之后,合上书就能给你讲解里面的观点,甚至随口诵出其中的要点。
爷们傻眼了。
现在才明白了,这不是什么传奇故事,说穿了也平常。
原来是因为南怀瑾阅读量特别大,已经达到了人类智慧的那个最顶尖处,所以他看寻常书籍,就像我们看小学生作文一样。
那么佛经、道经这么艰难的书,他又是怎么看的呢?
一是经书虽然有几万本,但是它们其实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头,无论佛经、儒经、道经,阐述的最终东西都是一个,只是表述方法不同而已。南怀瑾二十四五岁时已经见心明性,见证得了最终那个东西。所以阅读经典,如同利刃破竹,轻轻松松。
二是他有深厚的禅定功夫,随时能聚精会神,放空妄念。所以不仅读书快,对于世事、人心也能轻易地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