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25时候抽空参加了一个HR供应商展,形式比较新颖,各种站台+小分会场,比起我此前近十年职业经验里参加的多至几百人的宣讲模式、少至几个人的沙龙模式都不同——当然,这也可能是我大概有三年没有参外部的活动相关;当然这也不是我想要讲的重点。
重点是,我到各个站台前去聊,去各个会场听,不论是最近比较火爆的拉勾、linkedin,还是前两年火过的大街,还是一直牛气冲天的央企CIIC,还是比较冷门的FA,一直都没有听到什么新鲜的东西,不外乎——移动、社交、逼格、数据、H5、时效、整合、趋势、格局、速度、 胜任力、云、微信、微信、微信...
甚至我都没有去和做在旁边的漂亮妹子交换名片的冲动——当然这也许和我在展会的第二天才收到邮件说我的名片印好了请到xx#xxFxxx去领有关...
言归正传,年龄,坐在会场或者在展台间穿梭的时候我就在想,难道我真的已经过了参加这种活动的年龄?
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好的开始;感谢我的前前前前老大,他告诉我说,利用公司的平台机会去提升自己的知识去拓展自己的人脉还不用在办公室里傻坐着,何乐不为呢?是啊,何乐不为呢?于是自那个时候我开始和外界联系,学习到一些在办公室里傻坐着学不到的东西,认识了一些在办公室里傻坐着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认识的人;直到我加入上个公司,那之后我更多的时间是在各个不同的办公地点穿梭,或者是生活在电话里。
短短的三年,再出来就发现自己成长了——和很多感觉自己脱节了的人不一样,我的感觉是新鲜感及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基本消失了。
对年龄敏感的最近的时间可能是马上跨过30岁这道坎的时候,当时的心情和即将大学毕业时类似——忐忑,夹杂一些向往和希冀,但更多是忐忑,甚至逃避;后来,过去了就过去了。
工作中,在自己年龄小不够成熟经验不多的时候,面试的很多都是比自己年龄大成熟经验多的人;等到自己年龄大了起来成熟了经验增加了之后,面试的却往往都是比自己年龄小欠成熟经验不够多的人,这是一个很奇妙的感受——之前时候听了很多自己不懂的东西,想说却不知道说什么;之后听了很多听了很多遍的东西,想说发现要说的都是说了很多遍的东西。也发现自己的同事年龄逐渐小了,发现原来在叫别人xx哥xx姐,现在也有人叫自己xx哥了,我这张童颜居然有开始被人称呼为大叔了。
生活里,自己关注更多的不是哪首歌哪个电影哪个游戏哪场比赛,而是房贷、车贷、居住证、户口、户籍、幼儿园。偶尔听听音乐,会遇到一些不知道名字的甚至不知道性别的歌手,发出各种莫名的声音——好在我已经听说了TFboys...偶尔看看球赛,会忽然发现自己最熟悉的那批球星不是转行就是做了教练,最年轻的那拨人也徘徊在退役边缘被称为球场不老松...偶尔看看书,好吧,这个还好,我不关注那些莫名其妙排列组合文字的人,我关注的都会比我大一些,即便当年的叛逆青年韩少也要比我大那么一岁,当然,我们不比成就...
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应该关注的东西。
太好了,在这片貌似又在感慨时间的蚊子里我没有用“时光飞逝岁月如梭”“how time fies”之类的青春期词。
凑够一千字,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