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读书笔记来自《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最后一篇。
毕淑敏老师在《我是如何选书的》一文中说道,我以为一个好的结尾比开头更能说明作者思维的深度和控制的力度。
对于这一点,本书的最后一篇真的是当之无愧啊。
好书能给我们什么帮助
如果你阅读的目的是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成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为了讯息而阅读,就跟为了娱乐而阅读一样,没法帮助你心智的成长。也许你以为自己有所成长,但那只是因为你脑袋里多了一些你没读这本书之前所没有的讯息而已,你的心智基本上跟过去没什么两样,只是阅读数量改变了,技巧却毫无进步。
一本好书的回馈有两种:
一是,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
二是,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懂得了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毕竟人间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好多事我们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伟大的经典就是在帮助我们把这些问题想得更清楚一点,因为这些书的作者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
书的金字塔
书的金字塔有三层。
第三层(最下面一层):西方传统所写出的几百万册的书籍中,百分之九十九都对你的阅读技巧毫无帮助。有许多书只能当做娱乐消遣或接收资讯就够了。这些书根本用不着做分析阅读,浏览一下就够了。
第二层(中间一层):这些书是可以让你学习如何阅读,如何生活的书。这些书是作者的精心杰作,所谈论的也是人类永远感兴趣,又有特殊洞察力的主题。这些书可能不会超过几千本。这些书只要你进行过一次分析阅读,你的心智达到与该书一致的水平,你也就不用再重读这本书了。
第一层(最上面一层):还有更少的一类书,很可能不到一百本,也许你读得再通,也不可能近其究竟。
如何分辨这类书呢?
当你尽最大努力用分析阅读读完一本书,你心中会有疑惑,好像有什么你没弄清楚的事。你也没法一下子指出问题在哪里,但你知道问题确实存在。你忘不了这本书。
你又重读一次,如果是第二种类型的书,重读的时候,你会发现书中的内容好像比你记忆中少了很多,原因是你的心智成长了许多。书籍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但是如果这本书属于第三种书,重读时你会发现这本书好像与你一起成长了。这时你开始明白,你最初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现在重读时仍然超过你,未来很可能也一直超过你。因为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它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你先前读过的时候感到心智上的成长,是真实的——那本书的确提升了你。但是现在,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生命的尽头。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每个人的心智和品味不同,这第三种书对每个人的书目也是不同的。你该自己去找出对你有特殊价值的书来。这样的书你会想一读再读,这也是会帮助你不断成长的书。
生命与心智的成长
有一种很古老的测验,测验目的在于帮你找出对你最有意义的书目:如果你被警告将在一个无人荒岛度过余生,或至少很长一段时间,而假设你有时间做一些准备,可以带一些实际有用的物品,还能带十本书去,你会选哪十本?
当你想象自己被隔绝在一个没有娱乐、没有资讯、没有可以理解一般事物的世界时,你是否会对自己了解得更多一点?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更没有图书馆,只有你跟十本书。
事实上,人生在世,在某种程度上,我都跟被放逐到荒岛上的人没什么两样。我们面对的都是同样的挑战——如何找出内在的资源,过更美好的人类生活的挑战。
我们的身体是有限制的,心智却没有限制。人们从30岁,身体开始走下坡路,而我们的头脑却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但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
许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后就会立刻失去活力,他们活着是因为工作对他们的心智上有所要求,那是一种人为的支撑力量,也就是外界的力量。同样,电视、收音机、手机等天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娱乐或资讯,也都是人为的支撑物。这些外界的人为的支撑物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动脑筋,因为我们要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就像药品一样,一旦习惯了之后,需要的量就会越来越大。到最后,这些力量就只剩下一点点,甚或毫无作用了。这时如果我们没有内在的生命力量,我们的智力、品德与心灵就会停止成长。当我们停止成长时,也就迈向了死亡。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我想,当我怠于阅读的时候,我就会去看这最后一篇来激发一下自己——去读书吧,重要的是,沉下心来,去读真正的好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