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取得第一手资料,必须去做调查,去取得最接近原始状态的资料和数据。
按学科划分,我所学专业属理学,但所研究内容更多为人类在地球表面活动的规律和现象,属于交叉范畴的专业。因为导师和导师的导师同属一个学院,有幸跟着他们出了一趟野外,体验了一把科考。
他们主要研究的是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问题,通过沉积在泥炭地里的一种有壳变形虫来寻找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大致是这样。于是需要找寻一处人迹罕至的沉积湖泊,采样、实验、分析,看看是否能找出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月份的某一天,导师通知我跟着去一趟野外,采点样本回来做实验,大概要去一周,让我准备一下。其他的没多说。出发那天才知道,一共5个人,导师和一位博士带头,加我们3个研究生。带上洛阳铲、GPS仪、试管等工具,向南岭的某处高山湖泊出发。
从广州出发,一路向西,从肇庆进入广西境内,直到龙胜才停下来稍作休整。吃了午饭后继续前进,但前面的路不好走,弯弯绕绕,到后面就直接是土路了。山路崎岖,且是上山的路,实在难走,我们只能走走停停,缓慢前进。大概到傍晚时候,才终于抵达目的地。这是湖南境内盐步县的一处高山草场,应该是开发旅游的地方,虽然偏僻,但还是有一些旅店和商铺。不知道是不是淡季的问题,并没有什么人,显得很冷清。当晚在这里住下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餐便开始干活。这时,我也才大概看清了这里的样貌。地处高山之上,周边山坡全是草甸,北部有一个牛奶加工厂。沿着湖泊修建了道路,房屋也是沿着湖泊而建的。而这个湖泊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这个湖泊大致呈南北走向,南深北浅,面积不算大,且已经干涸了。靠近北边浅一点的地方长满了野草,南边则是泥潭。
也许是海拔高的原因,4月份了这里温度还是十五度左右,且多雾,阴雨连绵,给我们的采样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我们下到湖泊里,开始踩点挖土采样。在湖泊底部,我们用洛阳铲和取土器结合,打进泥土里去,尽可能地打深,然后取出来看起来的土层情况,符合要求的则装进试管封存,并标注编号、地理位置信息等。这样的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却费力,而且采样点要很多,湖泊的各个角落我们都采了样。为了加快进度,我们中午不休息,直接让店家把饭送到路边,吃完接着干。
比较困难是在湖泊南部采样。南部是干涸的泥潭,人踩上去就塌陷,脚都拔不出来。我们去旁边的建筑工地借了大木板铺上去,才勉强完成了采样工作。就是这样简单的工作,我们也在湖泊里冒着冷雨干了整整四天。
当然,野外采样并非只有枯燥的工作,偶尔也能发现不少乐趣和美景。这里是高山草场,满山草甸,烟雨朦胧,犹如仙境一般。偶尔阳光乍泄,云雾散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奶牛在吃草。在湖泊南边有一处是搭建了一些蒙古包,应该是旅游开发建设的项目,和草地、奶牛,以及种的一些樱花相得益彰,在草甸里特别惹眼。唯一不足的是这里的饮食吃不惯,辣,牛奶、羊肉太膻。
结束采样后,我们原路返回。山路难走,我们走到龙胜后暂住一晚。来时也在龙胜吃了午饭,但没来得及细看这个小县城。龙胜县城建在两山峡谷间,中间河流穿过,两旁楼房只能挤在山谷里,层层往上叠起。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情独特,风景秀丽,倒有别样的体验。
导师喜爱人文胜景,用相机记录下人生百态、世间千景。一大早便起了床,叫上我,带上相机去走走县城的各处,看看此地生活的真实面貌。一个地方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无疑是早上的市场。当地的人挑了自种的农作物,饲养的家禽,采挖的草药等,沿着狭窄的街道摆卖。此时,车流、人流,各种叫卖声、嘈杂声,让清冷的山谷里充满了人文气息。
吃过早餐后,我们便赶回了广州,结束了一周的野外科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