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不同,除去对物质的需求之外,我想多年之后,最能拉开差距的就是各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不同追求和理解。
08年毕业后独自一人来上海,为了在这个城市活着,选择了一份并不理想的工作,只因为它包吃住。那个时候像一只无头苍蝇,很少思考未来,只顾眼下。后来,结婚、生子都是稀里糊涂的过着。
17年以来,突然对这样的生活很不满意,尤其是工作方面,这些年自己从没有努力过。有时候看到外地人描述在上海,总是辛苦加班的场景时,我都以为自己在一个假的上海,我一次也没有自愿加过班,对现状越来越不满意,所有的痛苦和不满都逼迫我做出改变。
想到乐嘉在《本色》里面说的那句话:迫使人做出改变有两种情况,一是强烈的欲望,二是巨大的痛苦。对我来说是后者让我开始前行。
目前在银行渠道做运营,给自己两年时间,切换到京东/天猫做运营,方向不能再变,走下去,总能到达。
有些道理可能你早就明白,但我对于工作意义,自从看过稻盛和夫的《干法》之后,才有更深的理解,突然间明白人与人的不同是工作带来的。想想我们的偶像,多是因为他在某个领域取得了成功,使他的工作让我们认识了他,并不是因为他叫某某某。
对我而言,想明白工作的意义,便拥有了想把工作做好的欲望。我感受到了工作带给我的愉悦,才真正找到了做事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