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时,发现同事的朋友圈有这么一句话“我想提醒所有的语文老师:我们教的是语文,不是课文!”
对啊,我们教的是语文,是教会孩子们听说读写,教会孩子们阅读,教会孩子们思考。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举一反三,教会学习的方法。我一直坚信语文应该这么教,而我也一直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
然而一次次考试就会让我质疑自己,摧毁原有的教育理念。拿这次期中考试来说,试卷中大都是课文内容的相关填空,孩子们错误非常多,我知道主要是我在教学中没有反复强调一些基础知识。而阅读题更是让我无从下手,对于三年级孩子连题目都读不懂,却要去做各种训练。
原来我以为初高中才会被应试教育裹挟,所以初三高三我们教给孩子大量的应试技巧。因为被升学压力所迫,不得不如此。
后来我的教育理念就发生了改变,我希望初一初二孩子们可以多读一点书,尽量不要被书本束缚,然而这仅仅是我的想法,无数的月考让我不得不面对现实,每次考试过后需要评比、排名,我能不注重分数吗?不能,于是整个三年都被应试所压迫。
然而三年过后,分数都是浮云,但是孩子们却浪费了三年阅读时光,对读书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正因为如此,我不再想被应试考试所压迫,于是辗转来到小学。
我很开心,终于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教书。我给孩子们讲故事,让孩子们背古典文学,让他们去看童话故事,去读各朝历史,孩子们学的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但期中考试却又让我开始质疑自己,孩子们普遍成绩不高,因为平时对课文的字词没有反复听写。原来初中孩子我都会每天坚持听写,为什么小学我却忽略了?因为我信了“教学大纲”,说好的一类生字会读会写,二类生字会认。但事实上呢,考出的词语远远超过的二类生字,怎么能不错呢,都怪我!
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我并没有责怪孩子,我并不希望这么点大的孩子就时刻被分数捆绑了。但我不在意并不代表其他人不在意!
那天中午吃饭,一位家长看到他孙子考的分数非常生气,把孩子都吓哭了,还口口声声质疑我,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在哪都不可能“好好教书”的。
原来是校长逼着你,应试考试逼着你,现在家长仍然逼着你。他们不管你教了什么,也不管你怎么教,反正只要看成绩。
从教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真的是走入畸形,每次读叶开老师的《对抗语文》,就觉得我是在残害孩子们,但我能有什么办法?
虽然如此,抱怨制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孩子们多读点书,多吸收点经典,但前提还得是一定要考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