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3
启蒙运动提供了三个命题的特殊文本:
1、所有的真问题都能得到解答,如果一个问题无法解答,它必定不是一个问题。
2、所有的答案都是可知的。
3、所有答案必须是兼容性的。
十八世纪 牛顿
善是否就是某种凭直觉能够感受到的某种外在特质,就像明摆在那里的某种东西,是永恒的,客观的,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被所有人承认的东西,还是说善不过是特别的人在特别的情形下碰巧喜欢的某种东西或选择的偏好?
美德最终在于知识,美德是互相兼容的。
十八世纪的正统学说:要在自然本身中发现方法。
十八世纪美学理论家 雷诺兹:画家依照自然矫正自然,依照自然的完美范型矫正自然不够完美之处。
高贵而单纯,静穆而伟大。
历史的最主要的目的于搜集那些使普遍的观点得以建立的数据,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如何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
孟德斯鸠:一般的相对主义。
我必须将这个世界当做一种信念之事接受下来,出于一种信任接受它的存在。信念不具有推论的确定性。实际上,推论完全不能用到实存之物上。
休谟的观点:
1、万事之间并非相互制约的关系。
2、论证外在客观世界的存在。
如果宇宙间所有事实都能还原到数学的层面,我们便不会处处碰壁了。
在十八世纪,德国人是由三百个王公和一千二百个领主统治着的。30年战争使德国分崩离析,由此德国文化萎缩成一种地方性文化。 此后虔敬运动,这一真正的浪漫主义之源,得以渗透德国。(虔敬派是路德教的一支,酸葡萄心理的宏大表述。)
地方主义——歌德与席勒终其一生都在与之斗争。
德法隔阂:18世纪的德国思想家基本都出生卑微,而这个时期的法国他们的身世与德国思想家的身世大不一样。他们是异见人士,归根结底他们所反对的人其实就与自己同一阶级。
精神内倾性显示了十八世纪德国地方主义的不幸和德国人的世界意识的匮乏。
哈曼:概念和范畴都是一般性的,唯有特殊性才有意味。(读书看画)他认为启蒙的整套学说正在扼杀人们的活力。(归纳,分类,固定,理性秩序。)
/伯林认为,哈曼是第一个以最公开最激烈,最彻底的方式,向启蒙宣战的人。他的思想影响了,当时很多人包括歌德。
歌德概括哈曼的观点:“人所采取的一切行动源于他自身力量的联合,所有的分离都应该被否定。”
当奥林匹亚诸神变得过于驯服、过于理性、过于正常时,人们很自然地就会倾向于那些较为黑暗的冥府之神。这种情形曾发生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希腊,到了十八世纪,又开始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