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写作平台之一,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让神秘的写作平民化、低门槛化。只要你粗通文笔,只要你愿意写作,只要你能把话说通顺,只要你写的合乎逻辑,24小时之内你可以随时发表作品。而不像其他网络平台那样需要繁锁的审核、漫长的等待。
两年多前,我就是发现了简书这个优点,才登录简书的。如今我已经写了53W多字,虽然其中的精品没有几篇,但这是我的辛苦之作,是我留下记忆的最佳方式。
每当我在旅途感到寂寞,无书无报可读之时,我就会下意识的打开《简书》,读自己的文章、读简友的作品,这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熟悉简书的人,都知道在《简书》上活跃的人,既是作者也是读者,有时甚至作者超过了读者。我承认,我加入简书首先是为了学习写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主要是一名作者。但是,我同时也是一名读者。《简书》像一册知识渊博的百科全书,里面蕴藏着大量优秀的作者和优秀的作品,每天我都在阅读,每次我都从中受益。
如果说,写作是一个留下记忆的行为;那么,阅读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在阅读别人的人生经历时,难道不是在阅读整个世界,从而也是在阅读自己、发现自己吗?
我常想,一个人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他生活的幸福或是痛苦?都只能成为他自己,而不能变成别人。这里区别是自己或别人的标准只能是一个,那就是记忆。
当我们回头一看,自己经历那么多事情并没有记住多少时,不免有些遗憾。这说明,我们的人生本来就是苍白的;或者我们的人生本来不缺乏精彩,因为遗忘而变得苍白。
我认为,写作就是在不断的回忆和思考,就是在不断地寻找和打捞那些已经遗忘或即将遗忘记忆的过程。所以说,写作是拒绝遗忘的最好方式之一。当然,做为一名读者,阅读也是一种打捞和寻找记忆的最好方式,读别人的作品,我们可以记忆起历史。读自己的作品,我们可以回忆起往事。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能融会贯通,触发灵感,而写出一段文字,乃至一篇文章,则并非难事。
所以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作者,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读者。杨绛的爸爸是一位文笔优秀的作者,杨绛曾向她父亲请教写作的密诀。她父亲说:“哪有什么密诀?多读书,读好书。”。可见,阅读是所有写作的密码。作家史铁生被周国平称为是“一个用灵魂写作的人”,然而,他没有文凭。 陈忠实也没读过大学,却写出了《白鹿原》这样精彩的小说。我相信,他们虽然没有学历,但始终没中断过学习,他们阅读的作品一定不比哪位作家少。
我愿意始终成为《简书》的一名读者和作者,虽然平庸,但内心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