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切忌“似下基层”
“四下基层”是3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提出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当前,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已成为密切联系群众、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重要法宝。在如火如荼的推广学习、深化应用过程中,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切忌追求形似而落入“似下基层”的窠臼。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声音切实传下去,变“雨过地皮湿”为“一言百步音”。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有的人认为,党的政策只要领导人知道就行,不需要让群众知道。这是我们的一些工作不能做好的基本原因之一。”宣传思想工作最忌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要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探索采取“身边人宣讲”“小阵地微党课”等形式,通过数字化、可视化等创新渠道,变政策文件为群众语言,用“乡音”传递“党音”,将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传递到基层的“神经末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声声入民心。
调查研究下基层,脚步坚实迈下去,变“蜻蜓点水”为“抽丝剥茧”。1988年,习近平同志初到宁德任职一个多月就深入宁德下辖九县深入调研、对症下药,写成《弱鸟如何先飞》一文,破解当地“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历史难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唯有脱掉“西装革履”、穿上“布裤胶靴”,“四不两直”、直击一线,多到胡同小院和居民家中,获取在机关单位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一手真实情况,才能深挖根源、抽丝剥茧,才能发现真问题、破解真难题,切实将大兴调查研究的“脚力”转化为打开工作新局面的“能力”。
信访接待下基层,身子真正俯下去,变“坐等问诊”为“上门出诊”。“为政,通下情为急。”面对复杂繁难的信访问题,逃避、推诿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矛盾“滚雪球”、问题难破解的困境。习近平总书记讲“不要怕群众,群众都是讲道理的。”一方面,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推“百家门”,端“大碗茶”,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听群众直抒胸臆,访出实情才能解决问题,取信于民才能实现群众“事心双解”;另一方面,要深化综合治理,坚持践行“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学会“十根指头弹钢琴”,推动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现场办公下基层,力气精准使下去,变“会场研究”为“现场解决”。基层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既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又提出“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一线工作法”,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把坐而论道变为事必躬亲,看清群众表情,听清群众呼声,才能变“听风是雨”为“眼见为实”,才能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让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跟进、责任在一线落实,以“小步快跑”的姿态,全面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