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过去几年的我,一直都活得蛮焦虑的,特别是近一年来,一提到未来这个词,就如同走向刑场一般,并没有夸大其词,是真的,很害怕未来到来,怕什么呢,怕一事无成,怕庸庸碌碌过完一生。
现在的我25岁,在找工作之前,我很喜欢这个年纪,觉得20多岁是多美好的年纪呀,可以穿好看的裙子,可以吃好多美食,可以实现经济独立,可以不用担心婚姻家庭孩子,可以享受家人的关爱。
可从开始秋招找工作后发现,比起本科生,读研使我苍老,我也终于明白以前的一位女老师说,读研读博对女生来说时间成本很高。
确确实实,毕业即是被催婚的年纪,很多同学都已经步入婚姻,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而我,还没反应过来,仿佛学生时代是静止的。
即便研究僧毕业老了很多,还经常幻想着要是年轻几岁就好了,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读研。正如陈组毕业时说:“我不怀念写课题的日子,但我怀念那些跟你们一起奋斗的日子。”
一开始就料到这三年会很辛苦,但没想到会这么辛苦,每次都告诉自己熬过去,以后干啥都不再怕。
问题总是跟着问题,但解决办法也总会比问题多,以及我导师时常告诉我,要让领导做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加上因为有导师的严厉对比,就觉得现在的领导和蔼了许多,能够更快适应工作。
这三年还遇到了三位天使朋友,我们现在每天都会在群里唠嗑,吐槽工作吐槽生活。后来,我再也没能遇到像你们一样的朋友。
02
前段时间去谈了个恋爱,让我更加怀疑人生,陷入自我否定里,那段时间里,对自己说得最多的是你怎么这么差劲。静静说,千万失恋少女都是这样,挺过去,熬过去。
现在回想那段日子,有点不相信那是我本人吗,毕竟现在的我,连他的样子都已经记不清了。
别人是谈甜甜的恋爱,而我不同,焦虑感裹挟得我喘不过气来,当然,也曾有过很多美好的瞬间,即便结局不好,也是一份很好的经历,就算到现在,我依然打心底里觉得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可在他面前,我失去了自我,活得一点都不像自己。
我给他写了一封5000多字告别信。 信寄出的时候删掉了与他有关的所有联系方式,也幻想他收到后会不会来个电话,在他收到信后的第二天仍旧杳无音信后,我瞬间就想通了,他的缺点慢慢地就清晰了起来,在这之前,感性战胜了理性,脑子里都是他的好。
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你作好要跟这样的人过一生的准备了吗?
答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由肯定变成了否定。
《千与千寻》里有句话如是说:“已经走到尽头的东西,重来也不过是再一次的消亡,还是‘各自安好吧’。”
有句经典的话还是要说一说:“没有该结婚的年纪,只有该结婚的人。”
祝我们都能找到,在对方面前,完完全全可以做自己的人。
别急,慢慢来,把自己变好,去遇见更好的人。
03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不停地面对选择,面对未知,害怕总是要更多一些的,但同时因为未知,增添了一份期许。
20岁时,带着一份未知,独自远行,那时候害怕吗,害怕,但比起害怕,更多的是期待。
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像确实越来越怂了,那时候就凭朋友圈报名的义工,搜遍全网也只有一些零散的消息,但因为心中的那份期待,还是踏上了火车。
很幸运,结果是好的。
后来每每看到女大学生独自外出遭遇不幸的新闻,我都有些后怕,那时候的我,即便已经20岁,对一个小地方的女孩子而言,是第一次孤身去那么远的地方,彼时的我,安全意识少得可怜。
五年过去,各式各样的状况也遇到过不少,确确实实长进了很多,外出带的行李箱虽然不大,但该有的一样不落。
与过去相比,有进步是肯定,但随着年龄增长,要面对的问题自然也是越来越多,自然,顾虑也是越来越多。
曾经一面对选择,我就开始焦虑,很难作出决定,总怕选错,但其实无论作出怎样的选择,只要尽最大的努力,无愧心于就好。
人性是这样,经常会想着如果当时选了另一个,会不会比现在要好,可是,世上没有如果这回事。
有选择是好事,总比没得选好。
并不是所有人都一直目标明确的,所以别怪自己,人生嘛,不都是一路在成长,即便跌倒了也没关系,如果太累的话,就放慢脚步,停下来歇一歇,没关系的,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要时常记得,拥有健康,已是莫大的幸福。
开心始终是件困难的事情,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有焦虑也不是件坏事,焦虑是想让自己变好,至少觉得自己不该安于现状,慢慢来,生活总会越来越好,至少不会比现在糟糕。
焦虑的时候,就静下心来想想自己该往哪个方向使劲,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对我来说,家里只适合睡觉和吃饭,所以为了学习,现在几乎都是在图书馆或公司,很喜欢这种生活,但其实程度还是不够,比如今早早起失败。
与其以后现实对你狠,还不如现在自己对自己狠,高度的自律是关键。
看到一句话说:“你现在的焦虑和努力,藏着你十年以后的样子。”我深信。
焦虑证明你不安于现状,想要变好,而变好的前提是,你得去付出足够努力。
卢思浩说:“当你的才华配不上野心的时候,就静下心来默默努力。”
来源公众号:东篱日迹
快来公举号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