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父母的,一想到管教孩子,最先浮现在脑海里的情景会是什么呢?一般人通常想到的就是大人对犯了错的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甚至责罚,比如打屁股,比如罚站。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管教孩子并不只是惩罚孩子。
管教(discipline)的意思是对孩子加以训练,以发展孩子的自制能力。科学的管教应该有三个阶段:教导、训练、纠正。
管教的第一阶段是教导,即父母以身作则,把正确的价值观和标准教导给儿女。包括教导期望孩子养成的规矩(如不随意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礼貌(如问候、礼让老人)、好习惯(自己收拾房间,自觉按时完成作业)、好行为(如做家事,与人分享、助人为乐),也包括讲明父母所定的行动界限,比如希望孩子避免的错误、不应发生的情况(如撒谎、涉及危险的活动),等等。教导这一阶段非常重要,但常常容易被父母忽视。不少父母惩戒孩子的过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在相关问题上给过孩子足够的教导,以至于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受罚。
管教的第二阶段是训练,即父母针对教导过的内容和孩子一起进行反复练习和行动,以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和发展潜能。比如希望孩子玩完玩具以后自觉进行整理,那么在训练阶段,父母的责任就是和孩子一起动手,一边做一边教孩子玩具如何分类,怎样才算收拾完毕等。根据教导的内容,训练的过程会各有不同,比较复杂的事情或观念,可能要分次进行,每次训练一种(比如收叠衣服,要分别学习如何叠上衣、裤子、袜子)。又如,希望孩子不讲粗话,那就要在碰上真实情境中某些大人或孩子讲粗话时,及时告诉孩子哪些话是不合适的、应当被禁止的,再进而让孩子自己去分辨哪些话是粗鲁不礼貌的,哪些话是善意的,可以说的。在这一阶段,使用奖励的方式非常有效,可以及时巩固孩子的好行为。
管教的第三阶段才是纠正或惩罚,即当孩子在已受过教导和训练的方面发生错误和问题时,父母立即采取行动以改正孩子的行为,好让他遵行前面的训练和教导。纠正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果断的沟通。沟通永远是管教的首要方式,借着沟通可以让孩子有申辩的机会,可以了解孩子是否明白你的教导。你可以问他“我们的规定是什么?”“爸爸妈妈当时是怎么说的?”,从他的反应你就可以看出你所面临的是哪一个阶段的问题——是教导?训练?还是纠正?有效沟通可避免问题继续扩大。沟通时要注意:语气要坚定,透露出你说得到一定做得到的决心,但并不严厉。不过当沟通不能解决问题是,就需要采取其他办法。
二、打屁股。打孩子是一个会引起争议的做法。但有智慧的父母会合理运用这一纠正方式。如果在教导和训练都已到位的前提下,孩子公然反抗,这时就需要用到打屁股的方式了。比如你提醒孩子不要骂人,他立马又骂一句,这就是反抗,可以打屁股。
打屁股须知(本节写得详细,就是为了不要让读者有任何误解和操作失误):
1. 生气的时候绝对不要打孩子,因为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危险。
2. 一般而言,打屁股的对象是小娃娃和学龄前的孩童,到了8-11岁以后就不应该再打孩子了。青少年则绝对不要用打的。
3. 不要随意滥用打屁股。
打屁股的程序:
1. 找个没有第三者的地方,不要在别人面前使孩子难堪。
2. 问孩子:“我们之前的约定是什么?” 在纠正前,先确定孩子是否了解你早先的教导。
3. 问孩子:“你做了什么?”这样问是要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并且学习承认自己做的事,这点非常重要。
4. 告诉孩子你爱TA,向孩子解释你是因为爱TA才打TA,对TA说:“我爱你,我要帮助你下次不要犯错。”
5. 打屁股。很快地打几下屁股,但一定要打得痛。孩子会哭。
6.打过以后立刻安慰孩子,抱住TA,再度向孩子抱住你是爱TA的。父母中,谁打谁安慰,切忌一人打,另一个来安慰。
7. 如果有必要,让孩子做复原、补偿的工作(比如向被骂的孩子道歉)
三、自行负责。就是父母放手不管,让事情自然产生应有的结果。比如孩子整理书包不够仔细,忘了带要交的作业,这时父母即使知道也不必提醒,孩子可能因此在学校会受到批评。让孩子尝到自己某些行为的后果,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强的责任感。
四、违者受罚。有时候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会自然演变出不良后果,这时父母可以为小孩设计一种负面的结果,而且这结果要和他的行为有必然联系。比如我家妹妹由于爱磨蹭,很晚才完成作业, 结果就是,只要超过晚上九点半,她的睡前故事时间就会被取消。这样的结果是负面的,因为妹妹很喜欢睡前故事时间。这样的结果也是必然的。如果她想听妈妈讲故事,就必须改变拖拖拉拉的习惯,尽早完成作业。
违者受罚方式的关键是:设计的结果必须对孩子是负面的。这需要父母对孩子的特点和喜好有充分的了解。比如对于一个不爱出去玩的孩子,取消他的户外活动时间并不会对他起作用。
五、不理不睬。针对孩子的某些行为,采用视而不见的方式也有可能见效。比如孩子希望通过哭闹达到某种未被允许的目的,父母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说到一定做到,让孩子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
末尾的话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很多父母自然想要孩子改变,通常他们会把这一想法告诉孩子(这属于上述第一阶段的不充分形式)。但大部分时候父母只有语言的说教,从来没有针对性的确实行动(没有进入第二阶段的实际训练)。孩子通常对行动比较有反应,对话语则无感,因此会表现为对父母的话仍然置若罔闻(“我怎么说他都不听”)。父母面对这种情况往往就会火冒三丈,直接进入惩罚阶段——“打屁股”了。
亲爱的父母,如果您正在为管教孩子而苦恼,那么您可以试着按以上的步骤来检查自己,看看孩子有哪些行为是你从未教导和训练过的,就立刻行动把缺口补起来。如果我们在管教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多花功夫,多用方法,那第三阶段就会变得容易得多。我们在教导和训练方面越有技巧,孩子就越不会出现问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