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8月,我开始利用上下班走路的空余时间,收听蒋勋《细说红楼梦》,每次15分钟左右,大年三十那天,80回收听完。前后历经六个月,总计花费至少43小时。
这是我第一次利用碎片化时间,做一件10年后值得记忆的事情。
在收听过程,写下三篇听后感《写作习得第17篇--《红楼梦》贾瑞之死》、《写作习得第82篇--霾、红楼梦和选择》、《写作习得第155篇-- 过度解读的红楼梦》,今天准备写下第四篇。
说说听红楼梦的初衷。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名气实在太大,没读过红楼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文化修养。小时候,家里的书架上,一直都摆放着红楼梦的书。为了装逼格,聊天时有谈资,我几次挑战过这本巨作,然而都无功而返,看到太虚幻境那章前,就读不下去,兴趣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现在回想,有几个原因读不下去,一是文言文,我很难跨越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的鸿沟,把自己代入到小说中,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读课外文言文小说。二是红楼梦巧妙的叙事方式,对于没有文化功底的我,显得遥不可及,看不懂也在情理之中。前几章的神话故事、甄士隐贾雨村、赖头和尚、跛脚道士、警幻仙姑,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与唯物主义教育下的思想格格不入,看得我晕头转向,我当时纳闷,红楼梦为什么不掐头去尾,直奔主题呢?只能说,当时的我太浅薄。三是人生阅历不足。当时我对红楼梦最感兴趣的部分,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三角恋爱。那个年代,不愿意或者看不懂原著的人很多,但对电视剧《红楼梦》里的卿卿我我都津津乐道,我也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看不懂,也不关心。
再说说书里的内容
拨开华丽的装饰,直指小说的脉络。贾家是康熙年代负责朝廷丝织品制造和买卖的部门,相当于建国初期,纺织工业部直属的国营企业,凭借祖上和康熙皇帝的私人关系,贾家后代获得这一旱涝保收的肥差,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包括贾宝玉在内的众多后人,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男女美色。即使在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