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新年打开方式,你用的哪一种?逝去的一年你过得怎么样?未来的一年你打算怎么过?
如果说我的2017用一个词总结是孤勇,那么2018大概就是逃避了。可笑的是,即便我们能假装眼瞎视而不见,可是也做不到心瞎无动于衷。于是,便有了这些碎碎念,以记录那些无法挽回的岁月烙下的印迹。
自我
我是一个极度矛盾的人,悲观与积极、内向与活泼、好奇与封闭、固执与无谓、桀骜与自卑、淡漠与热心、担当与逃避等等这些看似截然相反的特性在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今年内耗非常的严重。很多时候,不是做不到或者不能去做,而是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道坎。特别是在有些被寄予厚望或自己很看重的事上,结果或外界反馈达不到预期,容易缩回来,开始自责难过,不想放弃却又不敢期待。
常常会把别人的优先级排在自己之前,工作排在家庭之前,有时却会发生一些让人难过纠结的事情。也会因为自己没得到相应的对待感到委屈,或者因为对方不能保持同频而愤怒。可是很少反省,你自己都不能好好爱自己,凭什么要求别人以你期望的方式来爱你。所以接下来的第一要务就是认识自己,学会爱自己,与自己好好相处。这是我今年最重要的课题,了解自己才能修正那些根深蒂固的模式,破茧重生。
每当人生进入一个瓶颈期,外力也许会带来启发,助推脱困,但它绝不是原动力。那些真正让我们成长的,是需要向内探求的,也许是被压抑的渴望,也许是被遗忘的梦想,也许是被忽视的心意,亦或是那些可能微小却足以照亮我们生命的东西。
当我们被应试教育和现实主义磨去棱角,得以适者生存在这冰冷商业丛林中。灵魂开始发出呐喊,我不能再这样下去,终于开始了一场无止境的与自我的搏斗。这也在提醒着我们去思考,如何教育下一代?他们可以不用重蹈覆辙,不被扼杀真我,以及有更多的力量去探索未知,而不是像我一样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与自己较劲。
孩子
怎么说呢,这是一个让人痛并幸福的话题。感觉暖男都是别人家的,自己生的是个债主,老母亲的头发都快掉光了、耐心用尽了、皱纹增加了、嗓门提高了(别笑,这个绝对是认真脸)。
现在的家庭基本是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团子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都是我的!我的!我都要!我都玩!”很多时候变成了霸占而不是享受。于是我开始有意识的让他去做选择,一次只能选一个,比如选择吃零食,玩玩具,睡觉听比巴之类的,他的东西送人要征求他的意见。遇到问题提示自己先想办法,虽然有时候得大人帮忙作弊一下,但总要让他参与进来。
面对2岁的男孩,不止是第一叛逆期的他要寻找自我意识,我更需要!毕竟咱也是第一次当妈啊,没经验的人被突兀的扣上一顶闪闪发光的圣母大帽子,除了自己有点高期待之外,还有亲奶奶爷爷爸爸姥姥姥爷(有时候好像全世界都爱你的娃,唯独你不是亲生的)等各位大人的担忧、嘱托和指令。从丝毫不敢懈怠、高度备战、以免一不小心成了万恶的后妈,到破罐子破摔、任它左耳右耳随意进出、装聋作哑、哼哼哈嘿,我也是快要修炼成精了。
一个人潇洒闯荡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拖家带口的总得有点长进不是。这一年对于成熟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没有百分百的满意,我们都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承载的不只有他人的期望,还有自我的接纳与肯定。
也许我们并没有长成为父母理想中的样子,也不要妄想刻一个模子让我们的孩子循规蹈矩的成长,希望我们都能长成自己的样子。要知道的,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都需要不断迎接新挑战,适应新规则。与其强迫孩子学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如激发训练他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能力和意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家庭
今年家里最大的事就是多了一个成员,年中木子先生终于无法克制冲动买了心心念念好几年的猫,团子给他取名卡卡。给孤独的孩子找一个小伙伴,这是木子认为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当然还有一个深刻的领悟就是,一入猫坑深似海,猫砂猫粮猫玩具猫别墅,还有撸猫工具必须配齐,才知道猫咪的消费力也是杠杠的,拉动内需绝对得给这个家族记一大功!猫砂果然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猫咪登堂入室变成了主子,让骄傲的人类化身铲屎官。
团子第一次回姥姥家,除第一晚睡前小闹了一会,别的没毛病,甚至比在家的作息还要好。父母白发渐生,开始有些驼背,爸爸大喊也不像过去那么中气十足了。才发现年轻时的那些与父母的抗争是多么的幼稚,那些令人厌恶的日子也变得让人怀念起来了。原来那些拼命想逃离的曾经,真的有一天会变成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却再也倒不回的过去。
在家庭中,我觉得最需要修炼的应该是课题分离吧。亲子、婆媳、夫妻关系都会让人经历巨大的考验,最核心的问题是没有边界。没有个人边界,与他人的相处中会模糊边界,而且更倾向于冒犯他人的边界。诸多的不幸、抱怨,皆源于超越了边界,给了过高的期待,付出和收获失衡,没有坦诚的沟通,固有模式的局限,某一刻被兽性本能掌控的冲动。
我应该算是一个拥有海绵型个人边界的人,自我意识开始苏醒,仍然会被环境或他人操控。可也是因此,我找到了生命新的出口。果然在那些最深的绝望里,都隐藏着最美的惊喜。
忽然发现我其实已经迈进了一大步,这一年我们没有一次因为木子玩电脑吵架。他说那是他的生活方式,我接受了,最多是睡前提醒一下,再没有因此对他冷嘲热讽或者抱怨。我明白了,我的期待与他无关。计划未成行,那就在家,比起过去我能更快地接受当下,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或无谓的争执里浪费生命。
当然有些我坚持的事情,即使他不赞同或说没用也不好使,因为我知道自己必须去做,哪怕没有结果但是自己以后不会有遗憾或心理负担,更不会在未来某天后悔指责是他阻拦我。那是我的事情与担当,与他无关。当我们设定边界,并决心自己承担一切后果时,矛盾就减少了一大半。
婆婆总是责怪木子长不大,可是她却从来没想过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一边唠唠叨叨怒其不争,一边骄傲满足多亏有我,也许是婆婆在否定他人和代劳中找到了存在感和价值感,而木子在唠叨与抗争中获得了自我掌控感。
家庭不应该只是负重,而是幸福的港湾、力量的源泉。我们倾尽所有为之努力的,怎能变成冷漠与权威的交锋地。为什么我们对别人总是先付出、和颜悦色,却苛求家人、无礼以待?
可能和家人的相处永远无法做到一直理性,毕竟这是一个讲感情的地方。关于分离与统一也许毕生都不能找到满意的平衡点,也因此它成为一生都要修行的课题。
身体健康
随着年龄增加,不只是精力不足,更要命的是发量的减少。常常觉得睡不够,平生第一次购买了生发产品,哈哈暴露的岂止是年龄。不过听说九零后都已经开始秃了,作为八零后我心甚慰
智齿经常肿痛,某一周靠喝粥维生减了一斤,终于鼓起勇气拔了一颗,但是却没有勇气再拔另一颗疼痛频率不太高的。恐惧有时候比诱惑更让人有行动力,所以更提醒要照顾好自己。很多时候,身体会反馈一些不适,总是觉得还年轻不当回事,听到某些噩耗会劝自己买保险压压惊。
年底我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终于把黑长直剪掉了,挑战了短发。以前他们总说长发费洗发水,可是明明短发才烧钱好伐。随便剪剪染染就要四位数,考虑了一下此后折腾的频率,为了打折充了五千大洋,肉疼。要感谢我遇到的Tony老师还算靠谱,剪完无压力出门见人。
说实话,长这么大我没有一年的运动目标完成的,18年尤其糟糕,今年都不好意思制定运动计划了。作为一枚糙汉子,连每月一次面膜都做不到,要不是生了个娃有时候都要怀疑自己是女的么,年底扔过期化妆品时,默默给脚贴了个面膜。。。
好在还有闺蜜时不时拉我去逛个街按个摩能适度放松,今年继续保持,嗯,还有欠她的酒局一并还上。希望今年能抽空去爬五次山,每月至少去打球两次,调节好作息朝五晚十,每周有五天能保持20分钟跑步或做操的运动时间。细数下来目标好像也不小,可目标还是要定的,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呢
心态
怕犯错,因为发现有些东西自己丢不起。嗯,还有一点就是特别懒,懒得外出、懒得社交,也包括越来越不想解释,被人误解宁愿漠视或者翻白眼。今年很流行一句话,叫做人间不值得,我觉得不是人间不值得,而是值得我们去较真计较的人和事务越来越少了,所以更要把心思用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对于周期有更深层的理解,往大了说金融去杠杆经济下行对于许多行业的冲击都很严重,但这也是机遇之所在,巨头垄断的缝隙里照进了光,许多普通的种子生根发芽,最后一定会有极少数长成参天大树。就好像股民的提问,行情会好吗?未来一定会的,具体什么时间不确定,哪支涨的最好也不确定。从个体的角度看,我在某一豁达阶段后又进入了新的混沌期,才知道生活没有那么绝对。以为是过得通透了,却会遇到新的挑战。就这样,周而复始,找到破局之道便会螺旋上升。
诸多的不满,导致内耗严重,去年对于许多人和事产生了无比的厌倦,却又因对自己本应负的责任如此感到深深地愧疚。我是一个比较内敛克制的人,哪怕对于亲近的人也很少会掰开揉碎的去刨析内心的想法。于是,一个个问题不断发酵,再发生一些催化事件,总是会在某刻小爆发一下,而后暂时归于平静。这座火山不定期小规模喷发,好在我的自控能力还可以,还勉强能克制情绪不引起什么巨大的矛盾。
可是我也明白,堵不如疏,2019希望能调整状态,更多的探索自我,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爱自己。海明威曾写过一句话: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把脆弱转化为力量,首先要先学会自我关怀,高总推荐了海蓝博士的课程,已经列为重点学习计划。
卡尔罗杰斯说过一个有趣的悖论,当我接受我本来的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我们常常会在某些事情上过于偏执自信,又在许多方面妄自菲薄,认识自己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必修课。2019,我对的成长的定义是,不断寻找自己的边界,不断地突破它!
学习
去年参加了两次线下培训课程,张萌萌姐的个人品牌和查理博士的4D领导力。当时收获颇多,依然没啥执行结果。都不好意思拿自己稳居前五的学习天赋来说事了,盖洛普优势体系里对这个才干的解释是享受学习的过程,而非注重结果,我算是完美符合了。
今年要做的就是控制学新东西的欲望,多温习,基于能用的进行深入学习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好奇心。所以也给自己定了月度主题学习的计划,想学的内容拆解为小模块。
去年读书不多,以商业、亲子、工具书为主,算上得到樊登等听书,部分看了一半的,还有我每年必读的脑残小说,总共五十本左右吧。额,有个硬伤就是脑残小说比重有点大,读书多的时候不显,可总量一少赶脚有点拉低了票圈的智商。
如果只能推荐一本年度必读书籍的话我选《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不厚,读起来压力不大,却有种穿透力,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又抱着读了两遍。不剧透了,有兴趣的都可以亲自读。特别是恰好处于某个阶段觉得生活无望的人,需要一剂意义疗法,重新思考一下人生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那里去?
叔本华说,“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经过2017的焦虑,2018的厌倦,我希望2019能活的平和一些。找到自己本来的模样看起来也挺虚无的,不过地球不爆炸,生活总是需要一些物理存在之外的东西去支撑,比如爱、比如意义。
时而笃定,时而彷徨,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相。不管怎样,还是要努力着过的更好。上有老下有小,原来的风花雪月如今只剩下鸡零狗碎,我终于也加入了感叹“人到中年不如狗”的大军。
那些伤痛,有的随风,有的入梦,有的留在心中愈合结痂。那些逃避的最终以更加汹涌的姿态袭来,避无可避。而立之年,对于很多事好像是明白了,又仿佛看不透。放下,不是放弃,而是重新树立信念、修正计划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