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无意帮一个同学拼多多砍价,不料自己栽坑。我试着分享给几个人熟人,收效甚微,所以又折返反复翻找通讯录,找了一部分关系还可,脾气也好的同学,人数也不超十人。我以正式又带点搞笑的语言引出我的请求“不好意思宝,我真想不到会以这种方式打扰您”配小表情再加表情包收尾,我自认我调侃的语气还算到位,不至于到尴尬的地步。结果显示也基本在预料之内,有app愉快的答应了请求,没app的寒暄几句也自然的结束了对话。但在我预料之外的是在我精挑细选的这几人中,有人没回我消息,直至我现在写文章也依然没有回复。对此我坦言,有点受伤。
我反思了自己的交友模式,“我应该算一个很在意关系的人吧”,无论和谁聊天都习惯发收尾性的消息,对话在自己发的表情包中结束,我觉得能表现对对方的重视和尊重。同样,只要不是特殊情况,我都会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作出回复。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是对方有事咨询我,但消息却回得很慢,对话是你来我往的相互活动,过多的时间阻隔消耗的是对话方的耐心,虽然我对此并不不看好,但也会保持应有的态度,对她的消息做出及时的回复。微信回消息的习惯暗喻着人的性格,并没有所谓的好或不好,只有对方的习不习惯,所以我坚信不管别人怎么对待我的消息,我只需要保持住自己的对话原则。
因为网络沟通上细节还算做的足,我和大部分好友都保持着较为“健康”的关系。这次砍价好友算是给我的当头一棒,我自认为扣好了分寸,在极小范围筛了一部分可信赖的“挚友”,小心翼翼的盘算请求,却惨遭滑铁卢。果然还是对自己太自信了。原先对这种情况我也就看看而过,安慰自己对方一定是忘记回复了,但期末至此,这种情况并非第一次出现,我开始想要归纳总结,猜测自己是不是被看扁了。
消息不回复大致分为两种吧,对话到中场或结尾不回复,以及对话开场的不回复。前者大多是在暗示想要结束对话,熟人如此大概是因为不想接话也觉得没有客套的必要。我身边不乏这样的熟人,脾气刚烈些的,早已对她的不回复习惯到免疫了。不过与其说“为对话收尾”是客套,倒不如讲是基本的礼节。不管熟不熟的人,如果自己有急事要离开对话或是单方面想要结束对话,我想都需要告知一下对方,因为手机另一头的人还在巴巴的守着你的消息。我们都有成为等待方的可能,所以也应该尊重眼前的等待方。当然有些熟人也另当别论,熟到可以偶尔伤害一下也未尝不可。如若是关系一般的朋友聊到一半不回复了,我更愿意认为他们是无意忘了。这次拼多多得发送对象里,有一个并不算要好的同学,我会给她发链接纯属因为她也发给我几次。值得一提的是发送链接时,我们的对话界面还停留在上月我问她的问题,这次她友善的回复了我的消息,但并没有解释上次的事件。其实在上次对话还没回复的情况下,再次巴着脸call对方,本身就是很掉价的决定,她的不解释更让我觉得,她默认了我曾受的冷落都是理所应当。我一直是微信对话里得五星服务者,学不会冷漠和矜持,我能做的只有无数次的告诉自己“她只是心大没看到,我也不应该这样斤斤计较。”另一件有关业务咨询的事,项目负责人告诉我比赛文件和去年我们上交的很不一样,可能要重新填写,我一下慌了,连发四句类似于“完蛋了”的话,不要问结果,要问就是没回复,我回头看看自己的嘴脸,是不是一脸李逵相,粗鄙到人家已经不想接话了。我意识到和什么样的人对话就应展现怎样的自己,在业务咨询这种正式对话,过于暴露自己本性是很惹事的行为,此时的我如果回复“好的,我再了解了解”,是不是就可以奢求到对方的一个收尾表情呢。再来谈谈开场就没后续的尴尬,本受气包自然也经历不少,如果是熟的人不回复,就连发三个问号,以示生气和着急,毕竟还有内容要往下接呢。遇到不熟的,自动回避吧,离开也要很体面,与其追在屁股后面讨一身嫌弃,不如趁早另寻他人。
现在的信息大时代,我们愿意去沟通和了解的人其实都是相类似的,我们都需要建立和保持一定的人际圈,我们都需要学会客套和伪装,而人人之间不同的是性格和情商。所以不回消息的人大多是什么心理呢,我想大部分原因还是忘记了,给自己和彼此的关系一个台阶下,相信身边的人不会故意表现冷漠。当然不可否定的是,如果对方可以忘记你的消息,也暗示你的消息对她并不重要,行为都是心理的暗示,因为她永远不可能忘记去回一个需要巴结的人。不回消息,所以呢,不要冲动不要难受,网络世界人人都可以选择沉默,你也一样,关键在于你如果让自己的沉默变得有力量,如何让那个跳出聊天框的自己,不用在别人的沉默里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