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粉了一个简书签约作者,仅仅只是因为她在书单里不仅推荐了我最爱一本书《那些回不去年少年少时光》,还选择了这本书作为免费送给读者书,让更多人认识了她。
尤其是再隔两天,翻一遍评论区,有人说谢谢作者送这本书,已经看完了,很触动。我只是看的看,不说话,依然很开心。这简直比蔡骏入驻简书更让我激动。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忽然会因为别人和你偶尔的投契而莫名的欢喜。
哪怕喜欢它的人甚多,你也遇见过很多次,但依然会因为每一次的遇见而欣喜。
初读这本书,一是因为它的名字。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总是在偶然间一触,就让你颇为伤感。只是当时我还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到“回不去”的含义,只是单纯的怀念过去。时隔一年,再看一次,感触又有些不同。
二是因为它出自于我喜欢的作者。我单纯地认为,既然是桐华的书,那么它就一定值得一看。果然,她没有让我失望。
这本书被称为“80后的怀旧读物”。却令我这个90后深深着迷,我想每一个读者都能从其中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唤起那些,你曾深深热爱,却逐渐被遗忘的记忆。
这本书的跨度很长,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再到21世纪,它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铺展开了罗琦琦的成长之路。既不会让你觉得冗长,也不会让你觉得错漏了细节。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恰如其名。
细致地讲述了罗琦琦的少年时光,这个倔强敏感又矛盾的女孩儿,在成长路上跌跌撞撞,遇到了那些影响她一生的朋友,演绎了一场又一场不能回头的故事。
这么多年, 我一直在学习一件事情, 就是不回头。 只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后悔, 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 人生每一步行来, 都需要付出代价, 我得到了想要的一些, 失去了不想失去的一些。 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 谁又不是这样呢。
起首的语句就触动人心,让你有一种渴望一气读下去的愿望。你的青春里是否留有遗憾,我用遗憾来形容它,而不是后悔。不为曾做过的事后悔,因为那是你对青春义无反顾的抉择啊。
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引子,让读者走来就觉得心惊动魄,绷着一根神经看下去,幸而只是虚惊一场,没有开篇就虐我。
自此罗琦琦决定回国,见一见四年未见,并不亲热,却血脉相连的亲人。
我想琦琦比之时光三部曲里的苏蔓和颜晓晨更加幸运,因为她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并不亲热却爱她的家人。桐华总是在留有遗憾之时给我们另一种温暖的安慰。读完此书,或许有遗憾,温暖却弥漫得更久。
回国之路,也铺开了年少时光的回忆之路。
每个少年的眼睛,黑白分明,犹如一块幕布。勇敢、冲动、懦弱、好奇、渴望、困惑、伤心、失望、思索……所有属于青春的绚丽色彩都在那黑白分明的幕布上上演。当它在缤纷地演出时,我们却懵懂无知,即使它近在我们的眼睛里。正因为它太近了,近在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唯有当它逐渐远离时,我们才能看清楚。看清楚那一切也许精彩、也许不精彩的故事背后的因果得失,可是,一切已经是定格后的胶片,无论我们是微笑,还是落泪,都只能遥遥站在时光这头,静看着时光那头荧幕上的聚与散、得与失。这就是青春,唯有它离开后,我们才能看清楚。
年少时候的我们,一半活在阳光里,一半活在阴影里。总是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患得患失,胡思乱想。可谁知,那时候,这就是我们的全世界啊。
青春,唯有它离开后,我们才能看清楚。
那时候的琦琦,从外公跟前唯一的公主变成四口之家里被遗忘的姐姐,从此生活在阴影里。一面在黑暗中企图自生自灭,一面又在黑暗中拼命挣扎。
它唤起了我对童年的所有回忆,即使是那些已经逐渐忘却的记忆。
从独一无二,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伴随着嘲笑和讥讽,每天面对世界的破碎,内心的矛盾,在黑暗中奋起反抗。
仅余的乐趣,莫过于喜爱的歌曲,爱不释手的闲书。
年少时传唱的歌曲,课上偷偷传抄的歌本,至今还留在家里。
偷偷花上五毛,一块钱去租书店,租来躲在被窝里看。把家里书架上的书全都看了一遍,尽管看不懂,尽管现在已经记不得内容,可当年就是那么乐此不彼。以至于我现在也成为一个戴着近视眼镜,却有着挑剔眼光的强迫症患者。我常常自嘲八百度的视力就是这么好。
曾经,我也和童年的罗琦琦一样,独自抱着膝盖,坐在宇宙洪荒的尽头,任孤单和荒凉弥漫全身。
童年时,我是否也有一个如葛晓菲一样的好友,互分一颗糖,共睡一张床,比亲姐妹还亲。然而我已经没有这个记忆。
却清晰的记得,我也如琦琦一样,不懂离别,却一直为离别哭泣。
琦琦的童年,在赵老师的压迫下生活,被污蔑,被讥讽的生活,或许都是你曾历过的一切。哪怕被冤枉,也不会哭泣,佯装的坚强却会被亲人的不信任绞得支离破碎。
尽管我早就不在意这一切,可当我看见它变成文字时,却多了不一样的感触。
它促使着我时刻谨记,做一个如同高老师一样的老师,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全力去做一个尊重孩子的老师。
长大后,我常想,我是如何做到在两个极端性格之间自由切换,却没有变成神经病的。
一面装成老师和家长眼中积极向上,爱学习,爱劳动,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面又暴露本性,做学生眼中叛逆可恶,打架斗殴,厌烦世界的坏学生。真庆幸自己还这么健康的活着。
琦琦是幸运的,她在黑暗刚降临的日子里遇见了许小波等人。从小学陪伴她到高中,度过了一段又一段艰难的岁月。
她在被老师责骂,讥讽的日子中遇见了初出社会,满怀激情的高老师和桀骜不驯,我行我素的曾红老师。
终于她在这种鼓励中,靠着聪明独立,从黑暗的角落走上了耀眼的舞台。
而我也逐渐记起,那些让我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日子。其实小小的我们索要的并不多,只是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信任和鼓励的话语,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全部力量。
每次读到小波为了琦琦的未来和她绝交,让她走自己的路。琦琦却疯了一样的寻找,坐在那个他们最常在的小河边,抽掉一包又一包的烟,在回家的路上感觉到身后有人,就兴奋地大呼,小波,快出来。
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为那些你曾以为会维持一辈子的友谊哀悼,为你曾失去最重要的一个朋友哭泣,为你有一个全心为你着想的朋友难过。因为我知道你想要的并不是为你好。
你以为全世界给你的太少,却不知道,他太眷顾你了。
他总是在阴霾遍布的时候,送你一缕阳光,让你在黎明到来之前有足够的信念支撑自己。他让你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磨炼得坚强又乐观。再痛苦的岁月都过来了,又何必恐慌未来呢。一如琦琦遇见了小波,遇见了沈远哲,遇见了高老师,曾老师,陈劲更多的给了她信念的人。
世间最固执的伤口是不流血的伤口,没有良药,也无从治愈,即使平复,也如水上月影,看似完整平静,可每当风吹过,就会皴起细细裂痕,暗暗疼痛持久。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一幕幕印象从心头闪过,曾以为永不会再想起的伤口,原来只是潜藏在黑暗里,趁你不备之时,奋起咬你一口。
小波就是琦琦心上的那道伤口,一直等待被治愈。
晓菲更是琦琦心上那道永不能愈合的伤口。一场有预谋的离别,换来再也不见。除非有一日,她们再相见,或许伤口能复原些许。
张骏就是琦琦心上的那道伤口,十年已过,看似平复,可当拿着那个装满了回忆的小匣子,潮水般的回忆令人窒息。
原来不曾忘记,只是深埋心底。
结局依然秉持着桐华一如既往的风格,开放式结尾。
这本书开放式的结尾,让我们争执了许久,到底罗琦琦应该和小波在一起,还是和张骏在一起。
爱的冲动和爱的包容使他们最终都选择为了爱放手。作者让读者自由想象,你希望她和谁在一起,那你对爱情的理解就更倾向于哪一种。
后来我想,我喜欢倒叙的习惯,喜欢描写得很细致的习惯,多半来自于她对我的影响。
从小到大,我喜欢过很多作者,散文,古言,穿越,重生,言情,悬疑,推理。她大概是我这些年一直喜欢,从未改变的唯一,就如在我童年时代留下深深烙印的三毛。
啰里啰嗦写了一大堆,似乎都写不尽这本书给我的感受。你总能从其中看到曾经小小的你,和她一起回味甘甜苦涩。章节起首的话语总是触不及防的触动你。
向你推荐桐华的时光三部曲《被时光掩埋的秘密》《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半暖时光》。愿你也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