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陪我家5岁的哥哥找做弹弓的树杈,在小区转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我不耐烦的说了一句:这些树怎么回事啊?哥哥立马一本正经的对我说:树能有什么问题,他们本来就好好的生长在那里。我说:那是什么问题啊?他说:是你的情绪问题。哥哥一语道破事实真相。明明是我自己的问题,可是我感觉是树的问题。
每当我们烦恼,痛苦的时候,我们总是和周围的环境或人处在一种不平衡的关系中,所有的冲突也都发生在关系中,而痛苦事实上是我们不能或者是没有能力正视我们所处关系中发生的问题。
小区里的宝妈们经常会聚在一起互相吐糟自己的婆婆如何如何的不可理喻,显而易见在所有的家庭冲突中,婆媳矛盾毋庸置疑是最永恒,最深刻而且几乎解决不了的冲突。结婚初期,我不落俗套的也遭遇这种尴尬的关系。婆婆重男轻女,迷信,控制欲强、不讲究卫生等等等等,我们从三观的巨大不同到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差异,搞得我筋疲力尽,后来又开始学习心理学,明白了共情和无条件接纳,再经过深刻的分析和思考,婆婆是出生50年代的人,只有三个妹妹没有兄弟,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家无男丁的确是备受歧视的,她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所有的观点都是自己的过往经历堆积而成的,可想而知,如果换做我,我也可能会对自己的儿子极度紧张和控制。在不断地结合她的经历和生活环境,试图站在她的角度看待问题,我越来越理解她,结果是,她没有改变但我们的关系缓和多了。
往往在任何一段不愉快的关系里面,我们总是本能的希望对方改变来适应我们的需求,可是我们总在努力说服对方,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你应该按我说的来,如果这个解决办法用于夫妻关系只会迎来无休止的争吵,用在亲子关系里,你只会收获一个叛逆的孩子,因为你总是看不到对方的存在,并要求对方来满足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而任何一段和谐的关系都是以双方的存在为前提的,你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对方也是。在提出任何解决冲突的办法时必须兼顾双方。如果冲突爆发时,不妨先调整一下心态,先改变自己,同理对方,双方提出需求,再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一切的冲突都源自关系,在所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我,才是主体,大而言之,我就是一切的根源。
我是来自安徽合肥的睿睿和悦悦的妈妈,目前是专职妈妈,留守家庭的几年中一直有心理学方面的学习,但资质平平也无建树,正艰难前进在开始个案的过程中。带娃期间关注家庭教育,但只能通过网络进行一些线上的学习,知识过于零散,自从接触双向养育后,我更加坚信我要将家庭教育这条路进行到底。如果把我零散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技巧比喻成珠子,那么双向养育就是能把珠子串起来的一根线,我拥有的将是一串璀璨的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