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阳春巴人语言艺术网络研修院的苦瓜老师跟我约稿,让我写写这些年学习朗诵的体会,其实,这个想法,我是跟她不谋而合的。早在去年底,空闲时我就冒出过这个念头,接触朗诵也有七、八年了,这些年在学朗诵的路上,总是不停地学作品,练作品,也该好好地做个总结了。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说法,而“学习朗诵,丰富人生,滋养生命”大概是很多朗诵人的初心吧。可我的初心却很特别,说出来恐怕会有些荒唐可笑,因为觉得人世间的很多美好是留不住的,所以,我曾暗暗地想: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希望我的家人和朋友听到的不是沉重的哀乐,而是点开我k歌的主页顺序播放,就可以听到我的一篇篇美好的诵读……因为这些才是我此生最美最炫的火花,而当我的生命之火熄灭之时,我要!留下它们!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份美好是上天的赐福,更是冥冥之中的赠予。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及一位“宝藏老头”(我给他设的网名备注),我的恩师—阿甘老师。
千真万确,我是在老师一次次鼓励的话语中成长起来的。记得第一次在老师的歌房演绎朗诵作品,本来自以为练得拿手的作品,一开口随之而来的却是手脚冰凉,嗓子干涩冒烟……硬撑着读完,一篇极美的《花魂》在我哆哆嗦嗦的声音中,差一点被读成哀怨的“鬼魂”……活动结束后,我满怀羞愧地跟老师说“抱歉”,老师却嘿嘿一笑说道:“鹊儿的水准我知道”,当时,我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真的是因为紧张没发挥好,直到现在,当我一次次不忍回听自己过去的作品,又一次次把它们上锁私密,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必须承认,作为一名朗诵爱好者,我是万分幸运的,与阿甘老师的相识和跟随学习,让我少走了很多学习朗诵的弯路。老师的每一声“真棒”就像一只只忽闪着的萤火虫,指明我学习的路径,而当我路遇迷茫踏入瓶颈,老师的一句“玩嘛,不急,只要你认真玩,想不进步都难”又似我攀爬朗诵高山时的一架架云梯,不经意间助我登上一座又一座山峰,享受朗诵艺术的无尽美景。
记得几年前,当时在老师的一个小群里玩朗诵,老师抽空给我们上了第一堂课,一开始,还在漫不经心听课的我忽然间被老师的讲课吸引了:“我把朗诵分为唯美派和体验派……当然,这是没有对错的,只是审美的不同,我是坚定在体验派的路子上的……”
咦,朗诵小白的我,顿时觉得别样的新鲜,唯美派是怎样?体验派又是如何呢?
没有接触过阿甘老师的朋友,应该跟当年的我一样,也会有这样一个大大的问号吧。
阳春巴人语言艺术网络研修院成立以后,我就毫不犹豫地报了老师的“朗诵阶梯教学班”,经过几年的不间断学习和系统训练,在同学们戏称上“老虎凳”的课堂上,随着与一篇篇文字的亲密接触,听着老师如导演讲戏一般将诗文解析成若干个电影场景,我和同学们就像是一只只充满好奇心的小猫,在老师的引领下探头探脑地进入艺术殿堂快乐地玩耍……此时,朗诵便如同一缕明亮的微光为我无味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扇诗意的小窗,也一点一点拉直了我的每一个问号,我一次次随着作品营造的故事情境,化身诗文中的角色,或喜或忧,挥洒心曲,酣畅淋漓,荡漾其中……
不信,你听……
林徽音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周涛说:白发如银那是智慧结晶,牙齿脱落那是尝遍艰辛……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舒婷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徐志摩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太多了,太多了!无数的经典诗篇,就像是我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久别重逢后又激动地相拥着奔向未来的岁月。
回望来时路,特别感慨自己从当初只会鹦鹉学舌的“小菜鸟”,扑棱着翅膀蜕变为酷爱朗诵内心丰盈的“大女孩”。
高晓松说过: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啊,我真想贪婪地向上苍再要五十年,前五十年已留给了苟且的烟火,后五十年我要把生命赠给心中的诗和远方,从此“庭院长坐半日闲人,听风听雨都有滋味”,泡一壶清茶,捻一根诗意的丝线,一针一针为无趣的岁月绣上缤纷的彩色,低吟浅诵,不疾不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