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砂之王》是不到十万字的中篇,却是史诗一般亿万年的架构,与其宏大题材相对,作者文笔非常唯美,情绪非常的热血,但也因此被诟病不够“硬”。
硬要说的话,故事本身和他的大团圆结局甚至有些讨好读者的俗气。
但在这短短的篇幅里,故事线虽然基本只是梗概,却引入了关于人性、历史、命运的深深矛盾、荒诞感和沉重感。
《时砂之王》
作者给了主角“信使知性体奥威尔”具神性的特征
基于人类的身体,去掉了生殖与成长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提高到极限的耐久性和运动性,并赋予了同外部情报网连接的功能。
所有的信使知性体,都具有几乎全部的人类积累的知识
那么,这样一群几乎全知全能又不需要繁衍的几乎不死的生命,为什么要爱人类,为什么要为了人类的可能性而溯回过去,战斗亿万年,至死方休呢?
*为什么爱人类*
奥威尔永远也忘不了沙佳,因为他爱的不单是她个人,更爱上了她的理想。
爱人类,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很脆弱,有一种悲剧性的壮美。
这种悲剧性在于,没有漫长的生命,没有强健体魄,没有广泛知识,居然可以一次次凭柔弱的身板,选择不利于自己的生活,选择为另一可能性放弃自己个体的命运。
但是,那未来不是这里,跳到过去,动员人类与敌人作战的话,历史就变了,在那里,时间枝会发生分歧,无论胜败,等待奥威尔他们的只有彻底改变了的太阳系,沙佳再也无法再会了。
当没有希望的时候,也许能用折耗生命的方式换那种肆意的痛快。但这不是书中的人类和知性体的选择,他们选择放弃这一时间枝上的所有人类,溯回过去,去创造与这里的所有人类无关的人类的可能性。拥有这样脆弱与坚强的情感也许正是人类的迷人之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特别悲壮特别美。
*个体的可能性与整体的历史*
故事有个坚定的内核:人类历史的意义。
人类的感性——那指的是,人是什么,社会是什么,我是什么
当“为什么自己不得不做”的这样一个疑问出现的时候,信使必须具备能够回答这个疑问的自我。“我是谁",这样的问题不是由父亲月护王教导的,也不是刻意受教导的。
我是历史。历史只能由自己书写。
一个人的所有可能性,与人类这一种族的历史可能性,何者更为重要?
女主角弥与——邪马台国的女王遇见奥威尔之前,正为作为王的意识与责任感而困惑,她只想要从这种身份束缚中脱开去,不理解为什么拥有脆弱生命的自己要去负担这样的重负。
奥威尔,出于对历史和人类的深切体会与同情,与其他的知性体做出了不同选择。他不放弃任何一个时间枝上的“可能性”,面对亿万年的时间中无数的枝节,维护每一个可能性走到灭亡。
对个体的可能性与整体的历史命运的思考对于我们这样的常常以整体为价值衡量的社会与现实似乎具有特别的意义。
人类的历史是凌驾于个体人类的性命的,但个体的可能性仍然必须被守护被尊重。
*科幻—SF(Science Fiction)*
我常常建议年轻的小朋友读一读科幻,因为这样的作品因为逻辑自洽的需要,常常都杂糅着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政治理想,理论概念。把知识和想象联系起来又富有趣味。
日本科幻常有一种很软的感觉,不过写的很有味道,它的一个特征是“动画式”的画面感,比如这一本书,就几乎能从小川一水唯美流畅的文字里直接脑补出动画场景。
另一个特征在于“燃”,《时砂之王》前大半行文都不紧不慢,甚至有些闷有些压抑,但最后突然整个情节急转直下,一个彻底的逆境瞬间让之前积累的情绪(甚至包括压抑与闷)都爆发出来。
当卑弥呼大喊
“竖黄幢!竖卑弥呼的大旗!我还站着!”
血脉喷张。
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充实的、绚烂的大构架,而是朴实的克制着——除了强行happy ending的结尾之外,你并不能明确巨大的架构究竟被什么所填满的:有绝望和孤独,有困惑和厌倦,也有希望和坚持,在一种即使happy ending也消解不了的悲伤气氛里。
对于这样一个并不长的科幻故事,继续详细的介绍没有意义,去阅读吧。
读之前问问自己:
生而为人的意义真的只有生存吗?
不需要答案,只要一直没有放弃思考这个问题就好了。
ps:
此书获得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引进图书奖提名
或者你可以先试读作者小川一水的短篇《老威尔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