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毛病,容易被局部所蒙蔽,其认识是片面的,看不到普遍一般性的大道理。如果能够纠正这种片面的认识方式,思想就能回到正道。在偏见与正道之间拿不定主意,认识不清就是难免的。天下不会有两种对立的正道,圣人不会有两种对立的思想。
现在各诸侯国施政纲领各有不同,学术界百家争鸣,观点各异,必定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有的能给国家带来安定、有的会造成混乱。
那些国家治理混乱的君主,那些把大家思想搞乱了的学者,他们的本意无不想找到一条治国的正道。
但是,他们不能客观地对待他人的学说,因而对正道的看法也是谬误百出,因为他们总是被自己有限的认知牵着鼻子走。他们偏爱自己积累的那点学识,唯恐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他们只会用自己的那点学识,去观察不同学派的学说,唯恐听到对其他学说的赞美。
因此,这些人虽然背离了正道,他们还是不断地自以为是。这不是被局部所蒙蔽,而失去了对正道的追求吗?
如果不用心,黑白分明摆在面前,眼睛也会视而不见;如果不用心,鼓声在身旁敲得震天响,耳朵也会充耳不闻。更不用说,对那些宣扬正道的人了。
掌握了正确治国之道的人,上面被乱国之君反对,下面被似是而非的各个学派指责,这太可悲了!
是什么蒙蔽了他们?
欲望会蒙蔽人,憎恶也会蒙蔽人;只看到开始会蒙蔽人,只看到结果也会蒙蔽人;只看到远处会蒙蔽人,只看到眼前也会蒙蔽人;知识广博会蒙蔽人,见识浅薄也会蒙蔽人;只了解古代会蒙蔽人,只知道现在也会蒙蔽人。
万事万物,只要存在差异,就会相互蒙蔽对方,这是思想方法上一个共同的毛病。
古代君主中被蒙蔽的,夏桀、商纣就是。
夏桀被爱妃妹喜、佞臣斯观所蒙蔽,而不信任贤臣关龙逢;商纣被妃子妲己、奸臣飞廉所蒙蔽,而不赏识仁者王兄微子启。桀纣因而思想昏乱而行为荒唐。
于是,很多大臣抛弃忠心而谋求私利,百姓怨恨不满而不肯出力,贤量之士引退闲居甚至隐居避世,这就是他们丧失九州山河,宗庙被夷为废墟的原因。
夏桀客死鬲山,商纣的头颅被悬挂旗杆上示众。他们自己不懂得治国之道,朝中又没有人敢于谏议,这就是被蒙蔽被壅塞的祸害。
商汤以夏桀为前车之鉴,一心奉行正道,谨慎治理国家,因此能够长期任用贤相伊尹,而使自己不背离正道,这就是他取代夏桀而拥有天下九州的原因。
周文王吸取了商纣王的教训,一心奉行正道,谨慎治理国家,因此能够长期任用太师姜尚,而使自己不背离正道,这就是他取代商纣王而拥有天下九州的原因。
在他们的统治下,即使远方的诸侯国也无不前来进贡当地的珍贵物品,所以他们能够观赏到全天下的美色,能够欣赏到全天下的美妙音乐,能够品尝到全天下的山珍海味,能够居住全天下的最完美的宫殿,享有全天下最美好的名声。
生前,全天下都歌颂他们,死后,全天下人都为他们哭泣,这叫做至盛。
《诗》云:“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凤凰翱翔蓝天,翅膀苍劲有力,鸣声如洞箫般悠扬。凤凰齐呈祥,大王心中喜洋洋。这是不被蒙蔽塞才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