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读后感1

    弟弟离开后,我开始去探索死亡,当看到视频推送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我很想了解对于这么优秀的人来说,死亡意味着什么。

    当我开始阅读本书时,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作为神经外科大夫的经历和思考,还有他经手的案例,给了我极大的安慰。

    在弟弟推进手术室,我为他祷告时,我清晰的感受到,我脑中出现一个问题:“如果他手术后无法在像从前一样奔跑跳跃,我是否可以接受?”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觉得弟弟天生爱运动,他总是爬高上低,那是他极大的乐趣,他勇于尝试,如果这么小,躯体就受限,那对他来说是何等的痛苦。

    我从小见到外婆成为植物人,躺在床上10年,从我记事起直到高中。从开始她嘴里还能嘟囔着什么,到眼睛在努力寻找着什么,再到神情彻底麻木。几个儿女轮流晚上照顾她,也耗尽了儿女的健康。那个时候,我就在想,这样10年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如果可以选择 ,我绝不选择这样的没有生活质量的生命,我不想只是躯体化的活着,灵魂却被禁锢。

    所以当这个问题出现时,我毫不犹豫的祷告说,“上帝啊,如果真的是那样,求您把他带走,我宁愿让他在您身边自由的飞翔,也不愿让他在地上躯体化的活着,忍受无尽的痛苦。”

    而当时,我却不知道弟弟的伤有多么的致命,不知道脑神经的损坏有多么的可怕。弟弟走后,我会忍不住想,我的祷告是否正确 ,如果他还活着会怎样,我时常陷入迷茫。

    感恩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神经外科非常专业的医师,他也和我有一样的困惑:“所有的医生都治病救人,而神经外科医生,则在为病人保命与保住个性之间被受煎熬。每一次脑科手术,都不可避免的成为,我们对自身本质的一次操控。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脑科手术应该是他们一生中最重大的事情,还会对其他人生大事产生影响。如此紧要的关头,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生存还是死亡,还有到底怎样的人生才值得一活?你愿意用失去说话的能力,来交换多几个月的生命,默默无声地度过余生么?你愿意冒着视野扩大的危险,来排除本来就很低的致命脑出血的可能性吗?你到底要让孩子的神经承受多少痛苦,才会愿意选择死亡呢?因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均源于大脑,任何神经科学上的问题,都迫使病人和家属去思考,到底是什么,才赋予生命意义,从而值得一活?”

    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止不住的流淌,我感恩在那个生命紧要关头,上帝没有问我生死,若是那样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活着;他问我的是,你想让孩子怎样活着?是否愿意让他毫无个性和 生气的继续活着?我觉得如果是那样,就失去了生命本身的意义,我宁愿他去天堂领受新的使命。

    而在看到作者分享的一个案例,与弟弟是如此相似:“一位男性摩托车事故,我们急急忙忙地推他去照片子,颅骨碎裂,弥漫性大出血······他血压突然下降了,我们又迅速把他推回抢救中心,他的心跳停止了·····与此同时,医生的拳头捶打着他的心脏部位·······最后我们停了手,任完成死亡的过程,大家都意见一致的认为:受这么重的伤,死了其实更好。”

    这个时候,我才真切的 意识到,颅骨碎裂是多么的危险与致命,连专业的医生们都这么 意见一致的结论,可见如果活下来,是多么的痛苦。

    看到这里,我似乎彻底放下了对于弟弟生的渴望,感觉死神旋风式的把他带走,以最快的速度把他送到了天父的怀抱,为的是减少弟弟生死之间的痛苦与煎熬。作为一个母亲我很欣慰,我宁愿用自己的痛苦去交换他的痛苦,哪怕这个痛要绵延一生,我也愿意。我和爸爸,都努力去和他一起成长,他这一生中,我们没有遗憾,我们都在尽力而为。

    在异象中我看到弟弟已化作天使,吹着天上的号角,宛如五一出游,在游船上他吹着他的小哨一般。我把这幅美丽景象,贴到了弟弟的床头,我知道他已领受了新的使命,我们终将在天上相会。

    而接下来,面对我的是,接下来的路我要如何去走,书中第二部分,给了我很多思考,接下来的人生,对我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怎么过才有意义?我不再是从前的我,我还带着被弟弟改变的那一部分,带着弟弟的眼睛,我想在天堂与他相聚时,如何去和他分享我余下的人生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