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播完的紅遍四海八荒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裏桃花》中,翼界的大皇子叫離怨,二皇子叫離境。我猜想這部劇的作者起这些名字也定有他的用意吧,總覺得跟“禪”有些關係。
“厭即是戀,色即是空。”離厭,就是離戀,就是離執。
你厭惡某樣東西,意味著你認可它是真實存在的。厭惡某樣東西的行動是賦予這樣東西生命的行動。
如果你不想要它,為什麼要想著它呢?別讓它在你脑海中出現第二次。可是如果你必須想到它,也就是說,如果你無法不想起它,那麽請不要去厭惡。而是去正視它,不管它是什麼,接受它的存在。(p.125)
既不想要它,卻又給了它存活的土壤;既不願接納它,卻又賦予了它生長的力量,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如果無法避免它的存在,那就不如換個思維,主動面對,接受比厭惡要舒服多了。與其說解放了它,不如說是解放了衝突的內心,一旦內心放鬆下來,愛的能量便會凝聚并迸发。其實為難我們的不是別人,更不是老天爺或者命運,而是自己。
真正的修行者並不厭世,只是做出不同的選擇而已。這種選擇是靠近事物的行動,而非遠離事物的行動。(同上)
遠離,並不能令事物消失,它依然還在那裏。遠離,只是逃避,沒有減少或改變任何。如同失戀了就要離開一座城市一樣,那不知要待何時才能在一個地方安住下來?即便找到了合適的人結了婚,那麽離婚的代價豈不是比他人更大?遠離,不是究竟的辦法,真正要面對的正是那個不願接受的遠離之因。看清楚它,也就看清了自己執著的到底是什麼。
諷刺的是,絕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必須離開他們所在的地方,才能前往他們想去的地方。所以他們為了進入天堂而離開了天堂――走進了地獄。
你們所謂的天堂正是无何有之鄉。我們只要把那個詞的w和h隔開,你就能看到天堂便是此時(now)……此地(here)。(《與神對話》p.118)
我認為,我們與生俱來擁有某些東西或者能力,但我們沒有認識到擁有它們,因為我們以為是經驗打開通往認識的門,而不是相反,結果,這就相當於我們根本沒有擁有它們。因而,學習的意義,不僅在於习得经验,也同樣在於認識並激發自身本來具有的能力,也許我們會發現,自己並沒有以為的那麽差。
說到這裏,我真心覺得文字的奇妙,它也擁有屬於它的智慧。拿nowhere來說,看上去是no+where,一副走投無路的感覺;可是換個角度,瞬間就可以變成now+here,簡直如神来一笔,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許這只是一個巧合,但是也足以說明,換個思維看待問題,得到的結果可能是完全迥異的。關鍵在於,你選擇怎麼想、怎麼做。
沒有期待的生活,無需某些特定結果的生活,便是自由的生活。(p.122)
無論你選擇了什麼,去行動就對了,令思維付諸於實踐的行動,不帶有任何期待的行動。如此便能感受到生活原來可以如此自由!在我看來,不懷期待,是令自己的心胸更遼闊的改變。不懷期待,意味著更包容、更有彈性。
然而,令我們難以放下難以釋懷的恰恰就是這份期待。也許有人會說,沒有期待的生活還有什麼意思?但是,期待意味著限制,選擇了限制,自然就失去了沒有限制,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我選擇自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