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在意大利的罗马、蒙扎等地,有专门的法案禁止用圆形的鱼缸来养观赏鱼。因为他们认为圆形的鱼缸会让鱼一生看到的世界都是扭曲的,非常残忍,很不“鱼道”。这般的“推己及鱼”听着倒是蛮有趣,无怪乎意大利会成为现代人文主义的发源地。而这似乎也像是一个寓言,折射着某种现实的变迁。
今日之社会,市场经济和科技力量促使生产力蓬勃发展,将人们从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像是鱼儿不必为食料操心。但是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似乎没有真正获得生命的幸福感,没有精神的家园,我们从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一个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不但具有迅速整合资源的能力,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去人格化能力,使得合作不需要润滑,不需要共情。我们并没有因为资本逻辑的引进,而形成一个理性的秩序。独立的个人之间按照理性作基础的契约原则打交道,这一点直到今天也没有形成。也便产生了普遍的信任危机,人与人之间,人与机构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甚至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历史性的物质丰裕和理性秩序的缺乏,以及现代性生活带来的种种压抑感和孤独感,共同构成了一个的鱼缸。人在透明的“鱼缸”里,一天到晚游来游去,不知被困在哪里,但是总有一种冲动,想挣脱出去。
是的,与70后、80后以及更早的前辈相比,现在的年轻人已基本不愁吃穿,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对非物质层面的追求也更高。他们自我而富有责任感,会努力但不过度消耗,嘴上说着躺平,其实是有了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更多维度的思考。他们拒绝做职场舔狗,更遵循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尊重权威,但不盲目讨好。他们厌恶来自金钱与权力的颐指气使,但会信服高于自己的实力和人品。他们真诚但不奉承,不喜欢被掌控,尊重规则但也坚持自我。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兴趣爱好,不希望自己的黄金时光,只是用来机械地打工换钱,争名逐利。他们努力寻找着精神宝藏,希冀更好地塑造自己。是的,身处碎片化时代,思想碰撞折射时代变局,而子非鱼,莫让鱼缸形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