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教材,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1.立足学段衔接,有效使用教材。
2.基于学生需求,选取恰当素材。
3.多种活动结合发展空间观念。
4.巧借自制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早在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在尽可能的范围之内,一切事物都应尽力的放在感官的跟前。”知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教具的使用可以将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利用课堂生成,拓展学习资源。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不期而至的意外生成是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的场景。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形,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上的预设外生成,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路径去获取知识并给予恰当引导,让学生的灵性真正得以释放,使这种生成拓展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
感悟
素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要典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同时要注意借助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帮助学生体会图形运动的特征,此外还要注重从运动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图形设计图案,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图形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理解,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睡得美及其应用价值。
课例《图形的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