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我,皆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说到“谦虚”,就不禁想起小学时写作文的场景,那时候最常背的一句话就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似乎很多年没有认真研读过这个词了。

读完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才知道他是非常推崇“谦虚”这一美德的,为此专门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论述。应该说,在很早的古代,人们就开始注重谦虚之德了。《易经》上说,天道、地道、鬼神、人道都是助益谦虚,贬抑骄傲自满的。所有卦象中,其它卦象都是吉凶相依,只有谦虚得到的都是吉象。这么说来,怀有“谦虚”之德,是有百益而无一害了。我们常常听说“咄咄逼人”这个词,了凡先生却造了“谦光逼人”这个词,可见,虚怀若谷的人自带光芒,藏都藏不住,掩都掩不了。

为什么了凡先生会把谦虚的美德提到了与改过行善等立命改命之本相提并论的高度呢?我想,不论是改过还是行善,必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才能够做得到。如果一个人骄傲自满,又怎么可能意识到自己有过进而改过呢?而行善更是一门学问,什么是真正的善行,如何长期坚持行善,需要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和实践,没有一颗虚怀若谷的心,是无法做到发自内心的行善的。

现代人追捧个性,彰显自我,在一定程度上与“谦逊之德””是相背的,这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冲突的地方。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乾隆送陈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别推崇的境界: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而谦谦君子,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泰然自若,豁达潇洒,无不透露出玉的温润淡雅。可见,谦谦君子与玉的品性是多么的契合。

愿你我,皆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