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句话,讨好的本质是对他人的控制。乍一听,有些不明所以然,可随着拆解和层层深入,还真是有迹可循。
讨好人格是指一个人因为想要得到他人的喜爱、赞赏、或者认可,而表现出一种极度顺从、讨好的行为。
讨好本质上是想通过自己的顺从和讨好来控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一方面希望通过讨好让别人喜欢自己,认可自己,关注自己;一方面通过讨好希望别人不要拒绝自己,不要生自己的气。不要抛弃自己。
从表面上看,讨好的人是比较弱势的,被讨好的人是相对强势的。而从本质上来看,讨好别人的人内在是不认可自己,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别人认可和肯定的。一旦讨好的人没有得到自己内心想要的,讨好者会以一种很丑陋的心态去应对不符合自己预期的发生。讨好是有条件的,因为讨好的人并不是对谁都会讨好,其内心是有评判的,攀高踩低的行为在讨好者身上很容易表现出来。
在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上司与下级之间,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讨好的一方内心的潜在动机。
一个妻子对于自己的丈夫可以付出自己的所有,吃饭时留着最新最好的食材给丈夫,在丈夫没有回家之前,自己不会先吃饭和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只有把丈夫照顾好了才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买衣服和生活用品时,首先考虑的丈夫,觉得自己的需要不重要。她之所以牺牲自己的需求尽力满足自己的丈夫,她的内在是极其没有价值感的,也是很自卑的,对自己也是没有信心的。她的讨好和付出背后是想对方也可以对自己好,肯定和认可自己。一旦她的付出没有被看到,或者他人没有满足她的期待,她的情绪会如同火山爆发一样具有冲击力。
一段关系里如果把自己的需求满足建立在别人身上,那么冲突的发生是早晚的事。因为人的本性是不会为别人的需求买单的,极致的利他本质上也是满足自己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讨好与直接控制的区别在于其巧妙地隐藏了内心的潜在需求。直接控制更容易表现出控制者的心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