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打开文本框,实在跟自己过不去,一场漫长的失眠,并不是什么浪漫的事,结果常是第二天的昼夜蒙昧,昏头转向。更可惜的是,对着蓝屏发呆良久,半个字都没憋出来。临睡前,看到朋友一篇文章——《从风花雪月的开始,到一地鸡毛》,写他原本计划去钓鱼台看银杏的下午,因为种种思绪飘渺,困坐电脑前而落空。
呵,又见他的缱绻文字,风月心情。
他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办公楼和钓鱼台隔得不远。而他所就读的大学的银杏树、单位大院的银杏树和那条路的银杏并没有太多差别。秋天一到,每一棵树都披着一样的金黄,呼吸着一样的雾霾。他从学校的老窗下的遐思里醒来,开始每天打卡上班、下班的生活。
大学的围墙,单位的栅栏,刷卡进入的屋子......很多正常的东西,划定了人们的分野。一些时候很必要,另一些时候则令人唏嘘。
而我们也根据自己的身份,享受着这些墙所带来的便利和阻隔。
钓鱼台我曾有幸进去过一次,亭台水榭,未尝不精巧。罩在森严压抑的氛围,像个古堡。我本就是个猎奇的游客,呼吸着这样魔幻的空气,自然觉得兴奋不能自制。刚做记者的,多有些经世济民的心,他也不例外,纵身投入新闻工作,一开始生活如坐云霄飞车,天旋地转。闪光的理想,光鲜的社会地位,即使每天在狭窄逼仄的出租屋里,依然能被光环照着。中国的媒体这湾水,能浮舟,能养鱼,也能溺死人。多元价值如洪荒,冲得他东倒西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经历了奔走疾呼的二十多岁,人到了三十,他已经小有名气了,反而迷惑起来。
“我浸染了7年法律课。在这些课程中,我们被要求信奉规则。而这意味着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是有一个原则的。这种原则不是99%的人对你伸大拇指那么你就是正确的。可靠的是事实、规则和逻辑。人的感情,则显得非常虚无,甚至有极大的干扰性。我们已经看惯了这种情感的洪流在人群之中起的作用。无比雄壮,非常可怕。就像非常多的人在一条宽阔的地下通道里走,一个没有走在最旁边的人有时候很难从半路的一个岔口出去。”
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的犯错,走向真相,真的很难。
走向真实的困惑,在信息爆炸,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扁平的时候,每个驻足四顾的人都会有。
我恰好遇到了他的驻足。
我曾短暂的经济之声短暂的待过,和他共事数月。他留着干净的寸头,显得稚嫩的圆脸,留着胡子反而更萌,豆大的眼睛灼亮。常穿灰绿色的夹克,戴棒球帽。分析问题极有逻辑,沉着冷静,才气外显。单位的网站上,挂着他的照片,他开了专栏。私底下找他的文章读,严谨认真又不乏妙语连珠,实在让我钦佩。三月的北京,竟下了一场暴雪,夜晚雪落无声,睡不着,点开他的文章,“我觉得深夜的电台DJ是很浪漫的一种工作。”清冷的冬夜,心像被什么碰了一下,水泱泱的。
也许大多数人心里都藏有一面澄碧的湖,倒映着云彩、山峦以及房屋茅舍。只是,大多数时候,人和人像一个一个的孤岛,生活的条条框框、社会身份以及车水马龙横绝其中。我们很难靠近、交流,遑论去参观你心中的风花雪月。当然新的人面对新的世界,多有蓬勃野心,而无风月心情。
风花雪月,不过四个字,唇齿咀嚼,思绪已过万重山。古人言: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语言若是武林,中文实在可堪扫地神僧,一招既出,如行云流水,四两拨千斤。
我们正在失去语言,也在缓慢的失去精神交往的可能。但依然祝福你我,心中不失风月。某天歪打误撞,掀开了厚重的帘幕,能有惊鸿一瞥,亦是幸事。